蔣意娟
摘 要:實驗對于初中化學來講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及作用。結合相關教學實踐及體會,就初中化學高效實驗教學策略發表了一些看法與認識。
關鍵詞:初中化學;高效實驗教學;學生參與;現代信息技術
化學是一門建立在大量實驗基礎上的學科,可以這么說,實驗是構成該學科的重要奠基石。鑒于實驗之于化學學科的必要性及重要意義,如何才能在高效課堂理念盛行的背景下,真正構建效率與質量兼具的高效化學實驗課堂呢?筆者對此持有以下看法:
一、高效實驗要求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
筆者認為,初中化學教師要想真正構建高效率、高質量的化學實驗課堂,首先應當積極轉變自身的實驗教學理念,即適當放手,將實驗的主動權充分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充分經歷一個探究性的實驗學習過程。此舉既可以顯著刺激學生的實驗參與欲望,同時還能使他們在經歷探究實驗學習之后真正加深對于該實驗的理解深度與廣度,并最終促進自身實驗操作水平與相關能力的穩固、協調發展。
例如,學習了“氧氣的性質及制取”的相關實驗知識點之后,學生已經掌握了關于氣體制取的相關基本知識,教師可以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探究性的“二氧化碳”制取實驗。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1.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生小組,每個學生小組群策群力搜集與整理關于生成二氧化銅的化學方程式,并認真思考,綜合各種因素,究竟哪些方法、化學藥品、化學裝置運用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之中?
2.由教師引導,學生小組為主體,各學生小組分別進行如下三組對比性質顯著的實驗:
實驗(1):大理石與稀硫酸進行反應
實驗(2):大理石與濃硫酸進行反應
實驗(3):碳酸鈉粉末與稀硫酸進行反應
3.在上述對比實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小組得出實驗(2)、實驗(3)不能運用在實驗室二氧化碳制取實驗中的具體原因。
4.各學生小組結合之前所學的知識點,將氧氣與二氧化碳這兩種氣體進行細致的對比,并結合氧氣制取及收集相關實驗裝置等最終確定二氧化碳制取以及收集實驗裝置。
5.嘗試仿照氧氣的制取實驗,進行二氧化碳的自主制取、收集實驗。
如此,通過環環相扣的自主性探究學習活動,學生小組不但能得以深化與鞏固之前所學的關于氧氣的相關知識點;同時,由于充分尊重了自身在實驗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化身成為實驗真正參與者的同時得以更好地投入到實驗之中,而這些很顯然為其實驗自主探究能力、實驗操作能力等的鍛煉發展將打下堅實的基礎,有利于高效實驗課堂的構建。
二、高效實驗要求教師對于現代信息技術的靈活運用
在傳統的教育背景下,有相當一部分初中化學教育工作者傾向于“演示實驗”教學法,即在實驗教學中將實驗的原理、裝置、操作步驟等一一詳細講解給學生,并通過自身的具體操作呈現給學生最終的實驗結果。演示實驗初看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幫助學生迅速掌握某一具體實驗的具體知識點,其實質上卻由于教師實驗過程中事無巨細地講解與展示,在一定程度上極容易浪費原本就非常寶貴的課堂時間。如此一來,無疑為在較短時間內取得高質量、高效率的實驗教學效果帶來了諸多不利因素。
鑒于現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大環境,筆者認為,初中化學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將一些時間和精力耗費極大、實驗操作步驟繁瑣、極難取得明顯實驗效果的實驗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多媒體教輔設備播放演示的途徑進行優化。如此,便可在大大節省時間與精力的同時,顯著改善化學實驗教學的速度與質量,從而真正達到構建高效實驗教學的最終目的。
例如,在“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這一節內容中,涉及一個關于鐵釘生銹的化學實驗。眾所周知,鐵釘生銹并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因此,若是想在課堂上進行該實驗顯然不符合實際情況。對此,筆者認為,初中化學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該實驗,即將鐵釘置入盛滿水的試管中,同時,將慢慢失去原來光澤的鐵釘、銹跡逐漸生成的過程等通過拍照、攝像等技術進行充分的記錄,然后再通過后期的剪輯、拼接技術組成一個完整的多媒體幻燈片,如此便可在短短的幾分鐘課堂時間內呈獻給學生一個完整的鐵釘生銹的化學演變過程,實現了利用最短的課堂時間達到最佳實驗教學效果的良好目的,極大地促進了高效化學實驗教學目標的更好達成。
總之,初中化學教師在日常的實驗教學過程中應當從學生以及教學內容等的實際情況出發,盡可能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質的化學實驗操作以及恰當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如此方能在有效節省課堂教學時間與精力的同時,最大限度上夯實學生的化學實驗學習成果,須知,這既是構建高效化學實驗課堂的切實需要,更是顯著提升實驗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應當引起諸位教學同仁的廣泛關注。
參考文獻:
[1]李玉萍.強化實驗環節,推進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考試周刊,2015(9).
[2]公紅心.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研究[J].學周刊,2016.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