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偉光
摘 要:時代要求創新,工作要求創新,學習也要求創新,創新已經成為時代的潮流。如果沒有創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就是一潭死水,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從小學數學的創新教學出發,希望能夠在促進學生高效學習數學的同時,鍛煉小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教學;創新意識
教育改革的發展,使得我們的數學教學已經慢慢地向素質教育轉變,不再是以前只追求高分的應試教育了。因此,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師就必須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努力創新,勇于實踐。
一、備課創新
課堂是小學數學教育的主要陣地,教師則是這個陣地的保護者,而學生則是這個陣地的主人。因為教師的教學目的就是給學生傳授知識,只有學生真正掌握好知識,教師才能夠真正地體現自己的價值。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師需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利用傳統優秀的教學手段與新教學理念,創造出符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同時,在備課過程中,要站在小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否則容易出現不符合小學生認知思維的內容。同時,在備課中的例子盡量選擇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如:“小學數學中乘法表”的學習,以往這些口訣只需要死記硬背下來就可以了。然而,小學生受認知能力的限制,他們經常會混淆口訣。就像前段時間在網絡上很紅的一個小孩背乘法口訣的視頻,就是死活記不下4×5=20。一旦出現這種現象,教師的備課就需要多多地考慮學生,針對小學生的情況進行創新教學,從而使學生更容易掌握知識。
二、課堂結構創新
調查發現,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好與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環境。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對于學生創新學習很重要,另外,如果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我們的數學教師能夠以和藹的態度和有趣的語言進行授課,那么小學生的學習氣氛更加濃厚,他們更喜歡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去。另一方面,小學生常常會出現上課不專心、課后不喜歡做作業等問題,這也可能跟數學教師的課堂結構有關。如果每次上課的結構都一樣,學生還沒有上課就知道教師上課的節奏,就不太愿意上數學課了。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根據種種問題來適當調整課堂結構,創新我們的數學課堂結構,從而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說:現代科技的進步,多媒體已經慢慢地走進我們的課堂中,同時學生對這種新的教學方式有著極大的好奇和興趣。這時候我們的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創新課堂結構,使學生掌握這種創新的學習方式。
三、教學手段創新
現在的教育界不斷地出現各種各樣的教學理念,比如說:現在被越來越多教師和學生接受的“以學生為教學的中心”,從而出現了將課堂還給學生的言論。也就是說,課堂不再只是教師的講解,更為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而為了真正地將課堂還給學生,就需要我們的數學教師在調動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同時,創新自己的教學手段。同時使我們的數學教學不再只是單純的理論公式講解,而是有操作性的數學教學。比如說,在講“加減法”這部分的內容時,數學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鉛筆,用鉛筆來表示數量,比如說學生在回答“3+7=?”這個問題時,數學教師就可以先拿出三支鉛筆然后再拿出七支,這時學生就能夠很快得出答案,這樣就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另外,學生學習數學也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這樣學生不再是埋頭苦做題,而是通過小組分工合作的創新學習方式來掌握和練習知識點。這樣數學教師就可以通過小組來掌握學生學習的情況,同時也可以利用獎勵小組的方式,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以提高學生之間的集體感,從而使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幫助,達到小組成員共同進步的效果。這種創新的教學方法,可以讓每一個小學生在小組中認識自己的不足,從而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借鑒。這對于提高他們的數學成績是很重要的,同時也可以讓他們掌握更好的學習方法,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都有重要的影響。
四、學生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創新
數學的學習不需要像語文一樣讀一篇長長的文章,然后再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從而尋找問題的關鍵。數學就需要學生在吃透教材公式概念的基礎上,從簡短的題干中找到切入點,從而運用這些公式將各個條件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思維結構。要做到這一點,就不僅僅需要教師的創新教學了,還需要學生在熟練掌握公式概念的基礎上,通過做題創新自己的練習方法。
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不僅是提高學習成績的問題,也涉及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因此,廣大數學教師應高度重視數學教學創新的方法,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引導學生有效進行數學解題,提高其參與程度,不斷進行有規律的探索與運用。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真正愛上數學。
參考文獻:
[1]魏運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
[2]郭春堂.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初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