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玲
摘 要:初中語文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的重點課程,其可以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實現有效教學是極其重要的。主要從課堂導入、課堂閱讀、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這三個方面來簡單談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
關鍵詞:課堂導入;課堂閱讀;課堂提問
有效的課堂教學指的就是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創設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自身能力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一、導入的有效性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課堂導入有助于在課堂一開始就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發揮主體作用,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在學習《故宮博物院》這篇課文時,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就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一些故宮的圖片,讓學生先猜一猜這是哪里,是什么建筑。學生看到故宮博物院的精美建筑與布局,都被深深地吸引了。然后我為學生介紹故宮的一些背景:故宮曾經是我國明清兩朝皇帝所居住的皇城,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在學生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識時,我便開始進行課文的講解,學生跟隨著我的教學節奏進行學習,在學習中思考,這節課的教學十分成功。
由于初中生的生活閱歷還很少,他們對于一些新奇的、不熟悉的事物總是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就可以巧妙地利用這一點,設計吸引學生的課堂導入內容,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閱讀的有效性
課文閱讀是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良好的閱讀能力不僅有助于學生交際能力的提高,對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要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在學習《春》這篇課文時,由于它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若是我們在教學時還是像學習說明文那樣,讓學生單調地讀課文、分析句子、分析文章的結構等,就難以達到教學的目標。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先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注意把握感情的基調,讀準語氣。如“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這一句,我就為學生演示朗讀的語氣,即兩個“盼望著”,語氣逐漸加重,要表達出盼望的心愿、欣喜的情感。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初步理解,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體會到課文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逐漸感受到春天的活力與春帶給人們的希望,實現了有效的課堂閱讀。
另外,對于不同體裁的課文,教師要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如文言文教學,教師可以采取先整體后局部的學習方式,即先讓學生了解大概的內容,然后再逐字逐句分析;對于一些寓言,教師則可以讓學生將寓言故事表演出來,讓學生親身體驗寓意等。
三、提問的有效性
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激發出學生探究的欲望,引起學生的思考,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發展學生的思維。因此,要實現課堂的有效教學,教師就要精心備課,并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從而能抓準時機,提出合理有效的問題,讓學生探究思考。
在教學《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時,為了檢查學生初次閱讀的成果,我為學生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裝”面前,從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說自己根本看不見它,這是為什么?在學生稍作思考后,我點名進行提問,促使每個學生都認真思考問題。在解決了這個問題后,我再讓學生仔細地閱讀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并為學生布置了幾道思考題,分析人物的心理,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分析,然后在班級內分享結論,從而使得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更上一個層面。
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要注意問題的層次性,在指明學生回答問題時要盡量全面,使每個學生都參與課堂。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則要給予一定的指導,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思考,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與興趣,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教學是社會發展對教學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學目標對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要實現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教師就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水平與專業素養,探索新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根據不同的課文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保證課堂導入、課堂閱讀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吳丹.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目標及實施策略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2]趙重陽.論初中語文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D].沈陽師范大學,2014.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