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程++方瓊
摘 要: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體系中,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發展不均衡。文章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新形勢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行實證研究,提出相應策略。
關鍵詞: 應用型本科院校 大學英語 教學改革
一、引言
近年來,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迅速,在校學生數量不斷增加,師資投入逐年增多,教學質量得到了社會的肯定。然而,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比重點及普通本科院校學生大得多,社會上有很多人對這類院校畢業的學生存有偏見,認為其綜合能力較差。目前,外語仍是衡量學生綜合能力的手段之一,更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求職的一把利器。但長期以來,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依然完全效仿重點及普通本科院校,根本沒有結合自身的特點。在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體系中,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存在質量發展不均、急需進一步提高的問題。鑒于國內外學者和教師在該領域研究和實踐的局限性,本文對新形勢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實證進行研究,以新形勢下英語教學改革為切入點,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的大學英語教學進行實證研究。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特點
應用型本科院校指的是以應用型為主導的辦學院校,而不是以科研為主導的本科院校,主要指本科第三批錄取院校。近年來,國內外高校逐漸開始重視應用型教學及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國內很多高校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應用型本科院校不同于普通院校,具有以下特點:
1.生源的地方性
應用型本科院校多為地方性本科院校,一般處于地方性城市。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招生具有局限性,多是面向當地或本省地域,以及相鄰的個別省市地區。這主要是由于大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立足地方、服務地方和推動地方為主要目的。
2.人才培養的專業性
如今,越來越多的應用型本科院校開始傾向于校企合作,向企業輸送人才,或以企業的要求培養人才。學生在讀期間,安排學生到企業掛職實習,讓學生學習學校書本知識,同時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3.師資力量雙能性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師資力量的投入逐年增加。近年來,應用型本科院校要求其教師隊伍需呈雙能性多元化,教師既要具備教師的資格,又要具備職業師的資格。但是,高校教師是一個多元化的構成,有的教師是科研型,有的是應用型,有的是技術型等。因此,對于教師隊伍中的學科帶頭人及優秀的團隊帶頭人可以有這樣的要求,對于其他更多的教師應強調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培養專業性人才,以多元化的特點構成強大的師資隊伍。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實證研究
1.研究目的
由于新形勢下英語考試的巨大變革,對于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大學英語學習而言,期末考試與四六級英語成為大多數大學生學習英語的原因或動力。尤其是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教學模式與其生源特殊性密切相關,以及長期以來非英語專業學生對于大學英語學習的目的性明確,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方面所面臨的這些問題,應該采取適當的措施,改變現狀。
2.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運用所掌握的第一手資料,以安徽三聯學院2015級本科機械設計與制造及自動化的學生及部分教師的大學英語教學活動為實驗調查的對象,對學生的大學英語學習的目的、主動性及其他情況,以及教師的課堂活動進行實證研究,從英語教學的實用性角度出發,提出相應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3.研究內容
由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特殊性,以及新形勢下大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目的性,本身已經決定大學英語教學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與學的模式,轉向以學生為主體學習,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另外,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實用型人才供不應求,企業是以利潤為首要目標的,他們對于人才的要求是實踐型遠遠大于理論型的。
在對安徽三聯學院2015級本科機械設計與制造及自動化的學生問卷調查中發現:第一,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及期末考試,少數同學是為以后出國深造打好基礎;第二,對于已經通過四、六級考試的學生觀察與問卷,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遠不如未通過時,很難帶動其他同學學習;第三,學生對于自己專業的詞匯更加感興趣,對于學習專業英語比學習大學英語的積極性要高;第四,通過調查與問卷,通過考試后,學生更愿意選修一些諸如英美電影賞析、英美文化、英語口語及英美文學賞析等課程,從而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
授課過程中,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內外對大學英語的學習表現,不難發現:從觀察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來看,越來越多成績中等以上的學生更傾向于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大學生不同于中小學生,幾乎每位學生都具有自學的能力,但大多數的學習自主性卻仍然不是很高,通過對我校大學生自主學習中心學生學習英語情況的觀察,大多數學生仍然需要教師的引導與要求,才能更好地自學英語。從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來看,很多學生對于課本中所引申的知識比對課本本身更加感興趣,并希望老師多講授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很多學生還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啞巴英語”的情況仍然存在,聽力和口語幾乎是他們的致命弱點。
通過對部分同行教師的大學英語教學活動的學習與調查,很多教師對于每一屆學生的授課內容與備課筆記幾乎完全相同,教學效果不佳。學校設備不斷進步,因此教師對于多媒體教學的運用越來越普及,學生的學習興趣隨之提高。多媒體教學要求教師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能,通過各種多媒體而不是單一文字的演示文檔展示授課內容,從而使得學生的接受程度更高。每位教師都有自身的特點,可以互相學習揚長避短,把大學英語課上得有聲有色。
四、研究結果與分析
通過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的大學英語學習的基本狀況及特點的了解與掌握,根據新形勢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實證研究,可以定位大學英語課程的作用,不僅僅是為了四、六級考試與期末考試,這些考試只是學生以后就業中的敲門磚,是學生英語學習過程的必然組成部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改變教學目標,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確立終身學習意識;調整教學內容,加強人文教育。
教師本身在鉆研教材的同時,要與時俱進,提高自身修養,不斷研究與實踐,以達到強化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在改革教學模式的道路上,應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大學生畢業后就會面臨就業問題,在以后的職業道路上,學生更重要的是給企業創造利益,而不是簡單地了解書本知識,因此,需要教師對學生的教學有積極的針對性與引導性。
教師本身應充分認識到英語教學實踐的重要性,為了使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語教學達到應有的效果,建議以下幾點:首先,教師可去企業掛職,了解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和企業的發展方向,從而針對性地給學生授課。其次,學生也可以到企業掛職,提前了解企業的對大學畢業生英語的要求,回到學校后可以更有積極性與針對性地學習。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學英語課程可以適當調整,針對通過四、六級的學生可以開設一些選修課,提高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五、結語
新形勢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應結合自身特點,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整,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與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小虎,楊洋.新型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的14個基本問題[J].《中國大學教學》,2013(01).
[2]陳亞偉.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特點及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6(4).
[3]潘懋元,車如山.略論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05).
項目:安徽三聯學院質量工程項目“應用型本科院校特色英語專業”,編號:13zlgc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