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試將思維導圖法引入中職語文教學,以《一碗清湯蕎麥面》為分析文本,闡述思維導圖在課前準備階段、課堂教學階段的具體運用。在中職語文教學中,以思維導圖的繪制輔助學生主動分析、探究文本,可激發學生進入文本的積極性,培養其自主分析文本的能力,擴展思維,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語文 思維導圖 《一碗清湯蕎麥面》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8B-0094-02
中職語文是中職教育的公共基礎必修課,是培養中職學生語言應用能力、思維能力與人文精神以及包含職業素養在內的綜合素質的重要載體,在中職學校人才培養中起著重要作用。中職語文教學應依據課程定位與學生情況,在培養語言能力與鑒賞能力的基礎上,注重學生的思維發展,建構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系統掌握課文脈絡和主旨思想,以提升其綜合職業素質。依據課程定位與學生特點,可考慮運用思維導圖方法進行教學,以此指導學生快速建立課文內容框架、掌握文章主旨,系統觀照課文。《一碗清湯蕎麥面》是中職語文教材收錄課文,作者栗良平用質樸的語言講述了一個不畏艱難、默然前行的故事,激勵了無數讀者。巨大的生活變故將母子三人甩向困窘,母親的從容與堅韌凝聚著不再完整的家庭,兩個兒子的理解與支持讓這個家庭漸而走向曙光遍灑的美好未來。文章有深摯的母愛展露,也有勇敢的責任擔當,還有來自陌生人的美意,這種種情感,對處于價值觀念建構時期的中職學生來說,影響深遠。
一、思維導圖訓練與教學思路形成
思維導圖可對思維過程進行記錄、引導與拓展,可視化的表達圖非常有利于知識的傳達與信息的交互,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重要作用。完整的思維導圖具備圖形、關鍵詞、分支與色彩四要素,四要素組合形成了圖文并茂的特點,可幫助學習者集中注意力,關注焦點與主題,發散思維,將知識散點聯系起來,強化記憶。
在課前準備階段,首先,需要向學生明確思維導圖的含義、制作流程與方法。一是關鍵詞的提取,精準、簡潔的關鍵詞易于學生記憶與聯想,教師應指導學生根據文本內容選擇重要信息,提煉主旨。二是圖形與顏色的使用。為突出重點,確保思維導圖的主題分明、層次清晰,應根據知識點和信息的不同使用多種顏色繪制,主題的圖形與顏色要與延生的次主題的圖形與顏色相區分,次主題的圖形與顏色應統一,主題與知識點的分支連接要根據聯系的性質采用虛、實線條表示。三是思維導圖繪制的基本步驟。在準備好的白紙中央寫上主題,空白的周邊待補,整幅思維導圖要圍繞主題發散展開。繪制分支時,注意理清楚各級分支之間的聯系,圖形和線條的使用要清晰、規范,同一層級分支的圖形、線條需統一。信息點較多且聯系較復雜的情況下,分支線條上方可以加入關鍵詞提示,以更好理解相互關系。
其次,于教師而言,可使用思維導圖輔助教學設計,教學重難點抽提突出后,利用思維導圖加入教師自己對文本或者教學的觀點與看法,理清教學設計思路,制作課件以備教學之用。根據中職學生學情,可考慮將預習部分納入課堂教學,使用簡易的分析導圖,利用文本探究前的五分鐘幫助學生快速進入文本。以《一碗清湯蕎麥面》為例,主題可定為母愛,次主題有擔當、責任、奮斗、互助等,教師可依據文本主旨設計教學方案,圍繞主題將文本涉及的各信息元素納入思維導圖,延伸次主題,在明確主題、突出重點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信息的全面與系統。
二、新課導入與文本探究
(一)新課導入。根據中職學生學情,結合本篇散文與現實情況聯系緊密的特點,可利用思維導圖創設情境,以使文本學習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建立聯系,激發學生進入文本的興趣。就《一碗清湯蕎麥面》來說,教師可圍繞課文主題指導學生搜集相關資料,文字、圖片、影像均可,要求學生繪制簡易思維導圖,需體現課文中出現的母愛、擔當、責任、互助等元素,以引入課文。導入部分重在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表自己在閱讀課文后對文本的整體觀感,通過教師的引導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打開思路。
(二)文本探究。正式教學階段,首先是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要求學生在掌握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對文本信息進行分析與綜合,提煉主題與次主題。具體做法是,學生分組厘清課文脈絡,小組成員協作繪制思維導圖初稿,明確課文主題、次主題與文中提供的各信息點的關系,引導學生感知母親的堅韌、擔當,母愛的巨大能量與來自陌生人的溫暖情意。其次,進一步引導學生找出課文關鍵詞,結合自身生活經驗,理解母親在一碗清湯蕎麥面中給予兩個兒子的無私母愛,更要體會母親處于困境卻不卑微、不乞求的從容心態與悉心感受生活中點滴美好的做法,對兒子潛移默化的巨大影響。在學生逐步深入文本的同時,引導學生完善思維導圖。最后,教師根據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提出問題,比如,找出課文線索;描述母子三人四次去面館叫一碗清湯蕎麥面的具體情景,按次數、時間、碗數,母親與兒子的穿著、神態、語言,面館老板的表現等抽提相關信息,對比分析,找出異同,深化認知;分析母親這一女性人物形象等。在回答問題的同時,小組討論,繼續完善思維導圖。
在課文探究的過程中,應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若學生已經熟練掌握思維導圖繪制方法,教師可隨機指導,學生邊聽文本分析邊用思維導圖做筆記;如果學生獨立繪制思維導圖尚存困難,教師應準備《一碗清湯蕎麥面》的知識點和相關信息的卡片,師生共同分析課文,添加、移動或者刪除、更換卡片,形成以主題為中心、連接各知識點和信息且能呈現整個思維過程的完整的思維導圖,如此,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將明確課文主旨,把握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達成教學目標。
(三)展示評價。文本探究完成后,各小組集中時間完善思維導圖,小組成員之間、各小組之間充分討論,教師根據各小組繪制情況給予具體指導。在師生、生生互動中發散思維,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之后,由各小組代表對本組的繪制成果進行展示,接受其他小組的評價,根據教師的指導意見和改進建議予以最終完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規定評價的主要內容,比如,思維導圖是否有明確的主題、整體布局是否合理、色彩搭配是否和諧、內容是否層次分明以及展示者表達是否充分準確,等等。
《一碗清湯蕎麥面》思維導圖示例如下:
三、教學效果與反思
相較于傳統教學方法,利用思維導圖開展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有利于學生快速進入課文,精確提煉課文主旨,在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方面,效果顯著;在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主題、人物形象與蘊涵情感方面,也有較大優勢。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運用思維導圖解讀中職語文課文沒有局限,一般而言,思維導圖的繪制花費時間較長,需要反復地交流、討論、修改才能最終完成,對師生來說,均為一項需要全情投入的任務。此外,從實踐經驗來看,思維導圖法更適合運用于議論文的教學,議論文的論證過程用思維導圖可以得到充分地可視化展現。就本文的分析文本《一碗清湯蕎麥面》來說,因其行文層次分明、線索清晰,人物形象生動,且題材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運用思維導圖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綜合來看,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法,能顯著提升教學效果,但仍需在以后的實踐教學中,分文類對思維導圖法的運用進行探索,以找到各個文類最佳的思維導圖應用方法,實現中職語文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東尼·博贊.思維導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鄭桂華.語文有效教學·觀念·策略·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李冀平.思維導圖在職業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黃宇云,女,梧州市機電技工學校教師,中級職稱,研究方向:中職語文教學。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