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顯淑
摘 要:作為中國素質教育的基礎,小學教育至關重要,小學數學作為重中之重在教學改革中不斷地調整與創新,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對每個學生自身的情況進行分析后因材施教,這樣對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有著很好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性;發散性思維
小學生與其他階段的學生不同,由于其年齡較小,自身的思想意識與生理方面相對不成熟,這些客觀原因導致其在課堂教學中出現不能夠集中注意力、好動等行為。數學本身作為一門嚴謹的學科,其內容相對比較枯燥、抽象,大多數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較難理解,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至關重要,這就需要教師在以往的教學模式基礎上進行創新,如何采用新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為教育改革的關鍵。
一、學習要與實際相結合
教師教授學生學習知識的最終目標就是學以致用,把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理論聯系實際,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現實生活中容易理解的實物,將抽象的事物生活化,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其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充分地利用我們身邊的日常事物作為教材,讓教學內容更加的通俗易懂,便于學生理解與學習。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特性”時,教師首先應該引導學生認知三角形,聯系生活中的實物進行形狀的認知,讓學生能夠貼近生活地學習數學知識。其次,讓學生了解三角形的特性,生活中某些事物采用三角形的原因,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加深其對三角形穩定特性的認知與理解。最后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將課堂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就能徹底顛覆以往對于數學的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的定律,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充分地利用生活中的事物與數學的知識進行類比,找出其有聯系之處,然后加以運用,這些對于引導并提升學生的發掘能力很有幫助,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于學習知識的興趣愛好,還提升了其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至關重要。
二、學習數學要講究方式方法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學習也是如此,一味地采用填鴨式學習并不能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學習應該講究方式方法,例如學習乘法的時候教科書中有口訣,這樣我們能更輕松地更牢固地掌握知識,起到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譬如學生在學習加減乘除法的時候,由于知識之間的相似性與關聯性等原因,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混淆概念的情況,不能有效地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采用類似乘法口訣式的方法引導學生,便于其理解與運用,加深其對知識掌握的牢靠程度,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興趣。
三、教學以人為本,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發號命令,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執行,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導致學生總是很畏懼教師,降低教學效果,在新的教學改革中越來越強調以人為本,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地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與語言溝通,讓教師與學生成為朋友,緩解師生關系,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摒棄以往的強勢地位,保證彼此之間的平等性,學生出現錯誤不要急于批評而是要耐心地去引導,鼓勵學生發散性思維,鼓勵其積極踴躍的發表自己的想法。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將教學模式進行改進,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以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四、讓學習知識成為一種樂趣
在教學過程中往往經驗豐富的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學生特別喜歡學習其課程,究其原因就是其課堂充滿了樂趣,往往在游戲中就掌握了知識,讓學生在玩中學。這樣不僅使學生輕松地掌握了所學知識,還提升了其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促進了其整體素質的提升。例如,還是在學習三角形分類的課堂上,可以采取找朋友的游戲,首先將學生進行分組,每個小組成員將會得到一個紙片制作的三角形,比如,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等。首先課堂講授各種三角形的特性與分類,然后在每一個三角形的各個角上標識角度,教師發號指令,比如,直角三角形,握有90度三角形的學生就會聚集在一起,銳角三角形,握有三個角都小于90度的學生就會聚集在一起,如果站錯了隊就被淘汰出局,最終剩余人數最多的組獲得勝利,教師給予獎勵,對于犯錯誤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這樣的教學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快樂的游戲中學習知識,掌握知識會更加牢靠,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總而言之,在課堂教學中,要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去主動積極地學習知識,這樣不僅提升了我們自身的教學質量,更開拓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參考文獻:
方志娟.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要注重三個結合[J].時代教育,2013.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