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軍
【摘 要】小學高年級的孩子與中低年級的孩子不同,他們年齡更長,知識積累也相對較多。此時若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會直接形成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對學生進入初高中學習時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將簡要談談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實踐。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高年級學生
新課改提出要加大培養學生自己動手、自主進行思考的能力。為了實現這一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要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為基礎,同時配合小組學習等多種教學模式,幫助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后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本身對數學學習抱有極大的熱情和興趣,才能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更愿意對數學進行探索和研究,因此教師不能再像以往那樣只注重對數學理論知識進行教學,更重要的是要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受到關注,自然也就會提高他們在教學課堂上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了,此時教師再配以游戲化的教學模式,同時運用圖文并茂的多媒體進行教學,一定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他們對學習數學的激情。比如在進行倍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跳七”游戲,就是學生從1開始挨個往下進行報數,遇到7或者7的倍數或者帶有7的數字的時候不能將他們報出來,而是已拍掌的方式跳過去,凡是說錯的人即被認定為游戲失敗。通過這樣有趣的數學小游戲不僅讓學生們加深和鞏固了倍數的概念,同時也創造了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氣氛,再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的大腦得到放松更有利于進行接下來的自主學習[1]。
通過將抽象的數學理論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更好的幫助學生進行對數學的自主學習和發現探索。比如教師在100以內的綜合運算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家里當一天“小管家”,在這一天里學生擁有100元經費,要管理一家人一天的日常開銷,最后比一比誰剩的錢最多。而學生在采買和購物的過程中就可以熟練應用100以內的綜合運算,在自己當“小管家”的這一天也可以有效培養和鍛煉了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知識,通過在當“小管家”這一天也提升了他們的自信心,從而能夠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在接下來的數學學習中。
二、科學合理的進行小組合作教學
在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過程中,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注意在對小組進行劃分的時候要有針對性,教師要著重考慮學生的具體數學學習情況和他們的自覺自律性,如果把全部都是數學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分為一組,或者把愛說愛鬧的學生全部分為一組,勢必不會起到預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教師在進行科學合理分配小組之后就要著手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他們自己提出數學問題。比如在進行升和毫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想辦法進行測量,有的學生可能會直接找有刻度的杯子進行測量,因此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裝有液體的容器方面入手,從而把流動的液體變成學生熟悉的固體,方便學生進行觀察和計算[2]。
在正式教學之前教師可以提前一天給小組學生安排預習任務,通過小組成員自行將學習內容分為若干個小型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和障礙先通過在小組之中交流討論得到解決,實在是無法理解的在教由教師統一解決。比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平行四邊形面積求解的過程中可以對學生提問:平行四邊形你們不熟悉,但是你們一定非常熟悉三角形和正方形,那么如何才能把平行四邊形變成你們熟悉的平面圖形從而求解面積呢?學生在教室的啟發性問題引導下,可以對平行四邊形進行分割,從而分割成兩個一樣的三角形,最后通過將兩個三角形個面積進行相加求得整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三、及時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和總結
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不盡相同,學生在脫離教師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這時教師要注意及時對學生進行鼓勵和安撫,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重燃他們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在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后,教師要及時對小組的學習成果進行點評,糾正其中錯誤的地方同時對他們正確的地方提出表揚和肯定,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得到教師及時的指導和鼓勵,也能夠讓他們對自主學習這種模式產生信心,從而更加愿意進行自主學習[3]。
四、結論
總而言之,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徹底顛覆了改變傳統數學教學枯燥乏味的模式,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過程中使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與此同時還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從而使得小學高年級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數學。
參考文獻:
[1]邵曉文.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
[2]梁紅秀.小學高年級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模式探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
[3]楊鋼.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實踐分析[J]. 新課程(下),2015,1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