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肯·托乎提(新疆阿克蘇地區溫宿縣佳木鎮中心小學,新疆 溫宿 843100)
?
運用“四步法”還學生學習的主動權
艾爾肯·托乎提
(新疆阿克蘇地區溫宿縣佳木鎮中心小學,新疆 溫宿843100)
摘要:在全日制的語文課改標準中提到:語文課程的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養,主要提倡運用的方式是自主且相互間合作的方式。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思考,發揮自身的創造性以及主觀能動性。本文就“四步法”進行了簡要的闡述,以將學習主動權歸還給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四步法;語文學習;主動權;興趣;激勵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的重要性顯而易見。葉圣陶先生也說:“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自己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讓學生學會學習,具有學習的能力,是教學的重要目的,正所謂“教是為了不教”。學生只有學會了學習,才能更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探索閱讀方法與技巧,把改進自己的教法和指導學生的學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在教學實踐中,我經常采用激發興趣、及時鼓勵、教師引導、明確目標“四步法”來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必須改變傳統的讓學生反復閱讀的方法,這樣的方法比較單調,而小學生年齡較小,會對這樣的方法提不起興趣。因此,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多種方法,可以增添游戲的形式,讓學生邊玩邊學。例如,在上《雨點兒》一課時,運用“四讀”,首先一讀,是為了讓學生熟悉課文而進行自由朗讀,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進行閱讀,并要求多讀幾次,這樣可以有基本的認識,這個過程學生掌握主動權,發展自身個性。其次進行二讀,這次閱讀的要求比一讀要高,要求學生遇到自己不會的生字要進行反復閱讀,并做到基本的認識和記憶,在此過程中,主動權還是掌握在學生手中,教師的角色就是學習的引領者。接著三讀,三讀運用游戲的形式,推出“爭當讀書小能手”,以同桌為小組單位,鼓勵學生閱讀,讓學生相互之間競爭,讓讀書變得更有意思。最后四讀也就是跟讀,跟著老師或是電腦的范讀進行閱讀,但也要注意在閱讀的過程中給孩子一些休息和放松的時間。閱讀是為了識字,那么在進行閱讀之后就進入到識字的環節,在識字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開展豐富的活動來幫助學生認知和記憶,比方說運用卡片的方式,或者是以開火車的形式進行文字的識別等,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游戲中學習,營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在孩子學習中,每完成一個環節,教師就應該給予一定的激勵,讓孩子進入下一個環節更有信心。老師的激勵可以是在孩子一讀之后這樣說:“你們讀的很認真,也很富有感情,字寶寶感受到了你們與他們的交流和招呼,想和你們成為好朋友,但是一定要記住他們各自的樣子和名字哦,所以你們在讀的時候,遇到生字寶寶,一定要停下來記住它”。小學的學生年齡普遍較小,他們希望展現自己,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教師的鼓勵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從而促使小學生主動去讀書。
一堂課40分鐘,在這么長的時間里,老師可以講課,但是如果都用來指導學生讀書則并不簡單,所以要讓學生掌握主動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整體的學習質量。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時,主要靠的是自己讀書和自己領悟”,這里強調的就是自我的理解和感悟。同時,在新的大綱里也明確表明,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教師只是稍做點撥和引導,主要是展開師生以及學生互相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讓學生們獨立思考問題,在讀書的基礎上發表自己對問題的看法。新理念下的語文課堂中,學生掌握主動權,教師只是課堂的引領者。例如,在閱讀一篇課文前,教師可以先制定明確的目標,提出幾點學生閱讀時需要思考的問題,然后再讓學生進行閱讀,這樣在閱讀的時候也進行了問題的思考和文章內容的感悟。
在一開始推行學生自主學習的時候,我也會比較困惑,不確定孩子們是否真的能夠做到,是否真的可以激發學習的主動性,是否真的能做好,但是后來發現,推行中,孩子確實逐步掌握了方法,但是在后來熟練之后,又開始做的不夠完善,所有的環節似乎都只是走了一個過程。后來,我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思考,發現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目標尚未明確,沒有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具體的實施過程。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主要的學習目標就是讀書認字,而并不是每一篇課文運用的讀法都是相同的,不同的課文可以運用不同的方法。比如說在閱讀《稱象》一文時,文章內容較長,為了幫助學生激發學習興趣,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在一讀前給學生提出了幾點要他們解決的問題:稱象的辦法是誰想出的?進行二讀主要是讓學生對課文有基本的熟悉,遇到不會的生字要多讀幾次,并了解:曹沖稱象的具體辦法?三讀是能夠對生字有基本的記憶;四讀就是對文字進行良好的記憶,并讓學生們給出不同的記憶生字的辦法。這樣經過層層深入的四讀,學生對文章內容也基本有了大體的了解,同時對生字也有了一定基礎的印象,在制定目標后,一層一層深入完成。
總結:“四步法”的運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學習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們更扎實地掌握知識,做到層層深入,一步步完成學習目標。“四步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中的主人,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在老師的引領下,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提高自身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顧詠梅,黃正瑤.語文教學要反對“形式崇拜”[J].中學語文教學. 2013(03)
[2]顧詠梅.淺談語文導學案使用的得失[J].中學語文教學. 2012(12)
[3]彭武勝.語文課堂提問個案研究[J].中學語文教學. 2012(11)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1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