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忻(重慶師范大學,重慶 400700)
?
激勵機制針對中小學班級管理的應用
余忻
(重慶師范大學,重慶400700)
摘要:班級管理是一個班級的核心。只有合理并良好的運用好班級管理體制才能使班級達到最大化的效果體現(xiàn)、利益最大化,同時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得一個班級更好的運行。
關(guān)鍵詞:中小學;激勵機制;班級管理
所謂激勵,是指管理者為了達到一定的目標,推動事物不斷向前發(fā)展,在管理實踐中采用激發(fā)和鼓勵人們行為動機的方式,促使人們奮發(fā)向上、自強不息,努力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完成工作任務,從而達到預期目標的行為。[1]因此激勵就是通過刺激作用引起對象完成任務達到一定目標的手段和方法。這種方法在一定范圍內(nèi)具有極強的正面指引意義。
通過倡導和運用激勵手段和方法,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動力,促使其發(fā)揮積極主動性,形成民主的、活躍的而又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的班級團體,從而推動班級管理實現(xiàn)最優(yōu)化,促進班級的發(fā)展。[2]在激勵體制下,學生的位置從以往的被動變成了主動地位,在此基礎上能夠主動有效地獲得技能,因此激勵體制對于班級管理而言具有很好的向?qū)ё饔谩?/p>
(一)主體性原則。
學生的主體性,指學生作為主體參與教育教學過程所發(fā)揮的主觀能動性。建立班級激勵機制,必須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班集體建設的主人。在班級管理中,應該讓學生參與確立班級建設目標,參與班級的管理,以及參與評價活動。[3]要想提高學生的主體性,首先要把傳統(tǒng)的“滿堂灌”變成學生的“滿堂學”充分帶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同時老師在課堂中發(fā)揮指導地位,指導學生學習和研究。對于一節(jié)課而言,老師更應該合理分配,需要做的身份是“導演”而不是“演員”。在課余時間多與學生溝通合理采用激勵方法來鼓勵學生和建立學生的自信心。
(二)差異性原則。
老師在教學中應該了解每個學生作為每個個體的差異性,因材施教才能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大化。學生群體由于先天的素質(zhì)和后天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也存在著差異性和豐富性,這種差異性和豐富性主要表現(xiàn)在智力類型差異、學習風格差異和個性特征差異上。在中小學教育中,教師應該正確理解學生的差異,正視并關(guān)注學生的智力類型差異,實施有差異的教育,有助于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更靈活地處理學生在學習上的不同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從而促進學生有差異的發(fā)展。
(三)公平性原則。
美國管理心理學家亞當斯于1963年提出了激勵管理的公平理論,又稱“社會比較理論”。[4]公平性不僅體現(xiàn)在對每一個學生的一視同仁更是對于有差異性的孩子或者相對其它孩子比較劣勢的孩子的一些特別關(guān)心和關(guān)注,所有的個體盡量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這樣不僅能夠做到公平同時能夠做到公正。同時民主性也是特別重要的一點,每個人立場不同,所持有觀點也會不同。
很多學生對于學習沒有興趣和熱情首先是家庭和學生自身對個體的理解有了偏差。只有根據(jù)實際情況,認真分析,才能采取有針對性的對策。其次,多一些指導與實干,少一些指責、懲罰和埋怨。對于班級管理中出現(xiàn)的問題,班主任老師首先應進行自查、自糾,對自己的工作認真地進行反省,而不應是一味地從學生身上找原因。[5]但是懲罰在小學教育心理學中,不能一味的懲罰學生。我們需要做的是激勵,激勵分為正激勵和負激勵,懲罰在一定程度上只會產(chǎn)生負面效果。
(一)角色激勵。
角色激勵實際上就是責任激勵,就是讓個人認識并承擔相應的責任,激發(fā)學生為其在班級中扮演的角色去努力,并從中獲得成就感。激勵機制的建立。[6]就所謂責任激勵,就是讓學生自己去感受責任的重要性和自己負責任的沉重感。角色定位(Role Definition):HR管理的最高境界,在一定的系統(tǒng)環(huán)境下(包括時間),在一個組合中擁有相對的不可代替性的定位,就是角色定位。 “角色”不一定是一個人,可以是一個群體。那么在中小學中只有正確的角色定位才能合理的角色激勵。
(二)榜樣激勵。
榜樣激勵采用時一定要注重的是所提供的榜樣一定喲偉大而平凡,這樣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而且不會產(chǎn)生巨大的差距感,對學生的激勵才能使激勵達到最大的激勵效果。同時也要對榜樣有正面的了解,所謂人無完人,作為榜樣帶有的負面影響往往效果會比普通的負面更大而且更難消除。
(三)競爭激勵。
競爭激勵實際上是榮譽激勵,中小學學生,他們爭強好勝,上進心強,對榮譽有強烈的需求,這是開展班級競賽活動的心理基礎。[7]競爭是在目前中小學中最有效的一種,競爭是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使學生的潛力發(fā)展到最大化的方法。但是物極必反,所以競爭激勵在一定范圍內(nèi)合理使用才能有效。
參考文獻:
[1]范永勝.激勵機制在學校管理中的運用摭談[J].中國科技信息,2008.(2).
[2]劉彬. 淺析中小學班級管理中激勵機制的運用 [J]. 基礎教育研究. 2009年1月
[3]徐曉敏、劉萬國.淺談班級激勵機制的建立及其功能[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
[4]范永勝.激勵機制在學校管理中的運用摭談[J].中國科技信息,2008,(2).
[5]劉桂林. 運用激勵機制激發(fā)學生潛能 [J]. 中小學校長2010/9
[6]現(xiàn)代班級管理的策略選擇 代波
[7]常亞麗. 構(gòu)建班級管理的激勵機制 [J]. 河南教育(2005年第7期·總第324期)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235-01
作者簡介:余忻(1996-),女,漢族,重慶市,本科,重慶師范大學,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