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兆玲
摘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學模式、方式和形式對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解題能力,是高中老師教學的重要任務。數學學科是一門邏輯非常嚴謹的學科,在高中階段教學體系中占的比例非常大。因而,引導學生理解和認識數學概念,便可以很好地運用到學生的解題思路中,逐步引導學生總結出提高思維能力的方法,這樣才可以更輕松地學習數學學科。本文旨在探究如何更好地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關鍵詞: 高中數學教學 解題能力 培養策略
數學學習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對于大部分學生學習來說,其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學科,也是非常難學的學科。因此,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產生抵抗數學學習的情緒,會出現消極的自我心理暗示。老師作為學生的領路人,要充分了解班上不同學生的心理,及時給予關懷和關注,給予學生正確的心理暗示,幫助學生疏導抵抗的情緒。要根據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對教學方式不斷改進和優化,以便于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另外,課堂中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學會把復雜的數學問題轉化成簡單而有趣的問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升。
一、掌握牢固的數學基礎,為培養解題能力奠定基礎
牢固的數學基礎知識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前提條件,所以,老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透徹,然后根據教學要求做好正確的引導工作,加強學生對數學理論的理解和掌握,進而逐漸應用到數學題中,循序漸進地引導,逐漸增強學生的解題能力。而對于涉及課本中重點和難點之處,可以通過做題的形式了解學生思維不足和邏輯能力差的地方,進行針對性講解,以便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如學習《三角函數》時,這部分內容一直是高中數學學習中的重難點,正式上課前,老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三角函數相關知識,對此節課中涉及的內容進行分析,將此節課中學生自認為難懂的地方標記出來。這樣,在老師講解過程中,結合相關例題講解和不同教學方式呈現出來,可以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課后給學生布置一些有代表性的例題進行鞏固。這樣學生不僅基礎知識得到鞏固,而且強化對習題的解答能力,逐漸發散思維,進而使邏輯能力得到不斷強化。
二、重視學生解題過程的反思,引導學生舉一反三
曾子曾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從曾子的話語中可以明白,無論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不斷自我反思,數學學習也是一樣的,善于反思的學習,無論學習成績、能力和態度都會是優異的。因此,解題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完成解答后善于重新考慮和檢查的習慣,進而反思總結出不同題型的不同解題思想,這樣便給學生的舉一反三奠定了基礎。
高中數學課本知識多多少少都有些關聯,因此,需要學生具備靈活多變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式,以便在每次數學題解答過程中運用最合理的方式解答,這樣既節省時間又提高解題能力。當然,完成每次解答后,都要有善于反思的習慣,進而提高一題多解、多題一解的能力,掌握數學解題規律,朝著更高層次的創造性學習目標邁進。比如,“已知兩函數f(x)=8x2+16x-k,g(x)=2x2+5x2+4x,其中k為實數,對任意x∈[-3,3],都有f(x)≤g(x)成立,求k的取值范圍”。如果把題目里的“對任意x”改成“存在x”,題目的解答方法就是另一種。另外,我們還可以把題目改成“對任意x1、x2∈[-3,3],都有f(x1)≤g(x2)成立”,又將有別的解法。通過這樣舉一反三,對提高復習效率很有幫助。
三、重視培養學生解題的準確率
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之一便是解題的準確性,因此,老師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同時要重視解題的準確性。首先需要學生仔細地審題,對于題中每個數字、符號、圖形等微小的細節都要仔細閱讀,而且速度要快,可以用筆把題目中的已知條件、隱藏的條件、要解答的問題等一一羅列出來。對于那些題目過長的,要聯系前后關系認真思考,深入了解題意,可以多讀幾遍,這樣便避免了沒有分析清楚題目就做題的壞習慣。
其次,對于題目中知識的范圍進行研究,研究做的題和之前解過的數學題的區別和相同點都有哪些,看這些題和哪些概念相同,進而找出其中的技巧,按照解題思路有層次地解答,注意避免其他干擾因素,不要使思維受到影響,這樣長期堅持下來,便能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思路的培養非常重要,老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反思教學方式,進而優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而使學生的解題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偰維國.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J].教師,2016(02).
[2]吳庭富.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論述[J].初中生優秀作文,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