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璇
摘要:本文從大數據時代的核心特征分析其對中職英語教學模式的影響,并結合工作實例,細致分析了在大數據時代中職英語教育所面臨的挑戰及未來的發展等。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中職英語 模式
一、迎接大數據時代的到來
“大數據”是如今最受熱捧的一個詞,有人甚至宣稱掌握大數據的人可以像上帝一樣俯瞰整個世界,它己悄然出現在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什么是大數據?恐怕很難有一個精確的定義。一般我們所指“大數據”(Big Data)是指大量、高速、復雜多樣、變化不定的數據,需要用先進的方法和技術來實現信息的收集、存儲、分配、管理和分析。那么“大數據時代”(the age of Big Data)就是指對于人們應用計算機、互聯網等產生的海量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以促進人們學習、生活與工作變革的時代。
如果你是一位幼兒的媽媽,在微信上你會收到各類投遞精準的母嬰信息;如果你近期有購車的打算,車商的各類車訊也會如約而至;如果你是位旅游達人,旅游公司的各條度身定做的路線也會令你目不暇接。不管你有沒有準備好,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革新,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
作為中職教育這一重要領域,大數據技術也開始逐漸進入教育的核心,它革新教育者的教學思維,影響教育教學的模式,并重新設定教育的評價方式,這必將推動中職教育改革向更深層次方向發展。
二、大數據使中職英語教學模式發生深刻的變革
若干年前,人們還在討論網絡是否是把“雙刃劍”,還沒有來得及搞清楚信息時代是什么,歷史的車輪已把我們帶入了大數據時代。我們各抒所見,或者是大聲抱怨,“隱私”在這個時代已無所遁形。站在一名中職英語教師的角度,大數據卻可以讓我們的中職英語教學順勢而上,產生劃時代的變革。
1.大數據讓教師更了解中職學生
“我們真的了解每一位學生嗎?”“每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唯一的,但是我們能做到真正差異化,個性化的教學嗎?”
例如,面對中職生這樣的一個群體,他們專注學習的時間較短,持續力較差。一刀切、題海戰術在以往傳統教育模式下較為普遍,但進入大數據時代,科技可以幫助我們對學生的個性和特質都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能針對性地設置學習環節。例如,在某個英語題庫系統中,甲同學做對了前三題,系統顯示他可以跳過若干題,這是因為這些題目在測試某個相同的知識點,如果再做則是浪費時間。乙同學做錯了前三題,那么系統就會顯示強化練習這類習題,因為基于大數據的科學分析,有針對性地反復訓練,能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大數據能夠幫助教師更全面地看待學生的發展,教師仿佛看清了成績背后的“冰山一角”,發現更多隱藏的問題。如果能對這種現象及時把控,就能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方式,防止“千人一面”,從而實現“因材施教”
2.大數據創新中職英語教學模式
(1)課堂教學模式更趨于多樣性。大數據時代下,新型的教學模式層出不窮,翻轉課堂、慕課、微課等都相繼引入中職課堂,部分學校也已開始試點應用。如果說翻轉課堂只是一個引入的話,那么MOOC就是升華了的翻轉課堂。“視頻再教育”得到進一步的提升,MOOC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全球興起了MOOC浪潮,這種學習模式迅速推廣到高等教育,它的便捷性、時效性、自主性也可以在中職英語教育中得到推廣。
微課是教學視頻濃縮精華的微型課。目前,微課己開始影響和運用到教學實踐。以中職英語教學為例,把一整堂課的內容切換成若干個知識點,打破原有的知識體系而是按知識結構劃分詞匯、情景對話、短文、語法等,把每個知識點用5~8分鐘的微課展現出來,輔以視頻資料等,冗長的知識內容變得鮮活、條理清晰、簡單明了,更容易讓中職生群體接受。微課的不斷實踐和積累,又將積累起寶貴的微課群,微課群的不斷創新與應用又會形成新的應用數據,更有利于大數據的分析與挖掘。
教育領域的改革,首當其沖的是大數據變革信息化教學。中職生絕大多數是因為在以往的學習中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缺乏學習動力等,而導致學習成績相對落后。在“大數據時代”,知識的獲取渠道更多元,形式更多樣,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不再僅限于課堂,各類在線和線下學習都可以成為獲取知識的渠道。
(2)個別化的學習將成為現實未來教育。在互聯網時代下,大數據技術的運用變得越來越凸顯個性化,這將更有利于個性化教育的推動。個別化學習包含兩個要素,一是學生依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學習。二是學生學習時間及內容的彈性化。這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是不可能實現的。這種學習方式也可以大大減輕學校的課務壓力,提高教學效率。標準化的學習內容可以讓學生依據自己的學習速度及進度,在彈性時間下進行自我學習,學校和教師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培養。教師角色發生真正的轉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從“要我學”逐漸轉變為“我要學”,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將使教學變得生動而和諧。
(3)真正實現教育評價過程化。贊科夫說:“我們的時代不僅要求一個人具備廣泛而深刻的知識,而且要求發展他的智慧、情感、意志、才能和稟賦。”因此在教育中融入“以人為本”的思想,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是教育的長期目標。但一直以來,我們沿用終結性評價,一考定論,這使得大多數學生無法體驗學習的成功,學習也只能是消極而被動的。
真正做到對整個教育過程的評價,還需要技術的支持,這在以往是很難做到的。原因在于過程資料數據龐大,收集、歸納、整理等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大數據時代”,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特質與習慣,在學習平臺形成一個動態的、科學的評價體系,以數據為依據,了解學生學習狀態。
依據大數據技術,中職生的學習行為不單單通過考試來評價,而是通過學習過程中的參與,互動來體現。這樣的引導使得學生更關注學習過程本身,更容易獲得學習的愉悅感和成功感。教師也會利用“大數據分析”的工具及時做好調控。“學生想學些什么?”“學生們更喜歡什么樣的方式?”“學生的接受度怎樣?”,這些都會成為教師關注的焦點。教與學的及時相互反饋,能形成良好的循環,
(4)更為精準的校企合作,訂單教學。校企合作是學校與企業建立的一種合作模式。學校根據市場需求、企業需要,與市場和企業接軌,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人才,注重人才的實用性與實效性。訂單教學是校企合作向縱深方向發展的產物,是一種注重育人質量,深挖學校與企業資源、信息共享的“雙贏”模式。學校根據企業的需求及大數據對市場景氣度的預判,共同協商課程設置。按所需崗位要求,共同制訂教學計劃,從而有步驟地實施。
具體到中職英語課程設置,以筆者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為例。該專業一直沿用普通中職英語教材,但種種數據和現象表明,幼兒英語教育將會是大勢所趨,將不再是校外培訓機構獨占陣地。因此,學校需要調整該專業的英語課程設置,加入幼兒英語教育教學,比如少兒劍橋英語等或是開發校本教材。積極與幼兒園對接,根據園方的實際教學需求,共同制訂教學計劃,實施教學過程,也可以邊教學,邊實踐,把中職英語課堂直接延伸到各個教學現場。
校企合作、訂單教學,社會對中職教育的需求正從等待變成參與。精準量化的大數據,使中職英語教育更深入地融入當地社會發展,為地方經濟服務。
3.大數據讓中職英語課程設置變得更為科學
“不得不承認,對于學生,我們知道得太少。”這是卡耐基-梅隆大學教育學院的一句經典口號,這樣的思考也同樣困擾著我們的中職英語教育。
我們有沒有考慮過這樣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一節課講授時長究竟是10分鐘,還是15分鐘呢?這些問題,我們是“憑經驗”,還是靠數據分析?相對于傳統的,粗放的教育模式,大數據主要體現在微觀層面,并且記錄、提供海量的過程性、個性化的數據來分析個體的學生。用于影響教育決策和教育管理。教師可以關注每個個體的微觀表現,有針對性地調整教育教學。我們會欣喜地發現,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真正的學生。
三、大數據所帶來的挑戰
美國從1997年以來,在家上學的人數迅速增長,學校教育不再是每個學生必須接受的事情。那未來的教育會是怎樣的呢?
比爾-蓋茨曾預言,“5年以后,你將可以在網上免費獲取世界上最好的課程,而且這些課程比任何一個單獨的大學提供的課程都要好。”網絡課程的視頻,越來越標準化,規范化。但新技術并不能取代老師,而是重新定義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因為學生是個性化的,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利用高新技術、大數據技術,有針對性指導學生成長、進步。信息技術客觀上解放了一些具有創新精神的老師,使他們拋棄了大量重復,繁重性的勞動而將注意力集中在教育教學的研究與創新。
在未來的大數據時代,有專家預測,只有三種最基本的東西是學生用得到和必須學的東西:一是閱讀,二是搜索,三是辨別真偽。簡單的傳授和灌輸知識不再是老師最重要的職能,教師培養什么樣的人,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指導的職能在未來顯得尤為重要。即古人所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四、小結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學生的潛能,學生的學習潛力永遠都是存在的。中職學生在智力上與普通中學的學生并沒有差異,在大數據時代,由于對知識的獲取渠道更為多元,對人才的理解也更為多元化,我們的評價體系由知識、能力慢慢轉向對環境的適應和創新,這使得中職生能在大數據時代尋找到縮小差距、提升自我的機遇。
中職英語教育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突破現有的瓶頸,在改變教學模式的同時,以人為本,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由學生的積極性來進一步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從而達到師生和諧互動的目的,切實提高中職英語教學質量。在這場深刻變革中教師要獲得長足發展,就要充分認識大數據的重要性,不斷學習與創新,不辜負這場教育變革所擔負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