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瑜
摘 要 隨著新課改的持續(xù)深入發(fā)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日漸被教學領域所關注。課堂教學作為學生發(fā)展的根本,在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增強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未來能有良好的發(fā)展,本文將立足于新課標改革,對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有效教學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4-0018-02
一、打造和諧的課堂氣氛
首先教師必須要做到的是心中有愛。每個學生的任何進步都要看在眼中,并給予及時的鼓勵,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真切的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注和期許。還要多和學生進行交流,盡可能多的去了解所有的學生。其次,還應根據(jù)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教學目標,從設立短期的一個一個的小目標開始最后接近大目標。最后,還應加強課堂的情景創(chuàng)設,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能讓學生感覺到平等和諧,能提起學習興趣,鼓勵學生主動探究。我在教學實踐中,就將寫批注作為一個課堂引導的重點,并通過組織學生開展成語接龍游戲及分組討論等方法來進行,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日益高漲。
二、使學生愛上讀書和自學
在新課標改革下,學生已經(jīng)成為了課堂的主體,因此教師也應該在課堂中積極的轉(zhuǎn)變教學方法,鼓勵他們采用朗讀、認字、寫字、明道理、思難題、解問題和背記等方法來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興趣,提升自學能力。使學生對沒學過的一般課文也能自通,并能對其中的不懂之處及時提出疑問,這樣在教師授課中將會更集中精力去聽講,將不會的東西弄懂弄通。換言之,即要想給學生一滴水,老師必須要有一杯水;而要給學生一桶水,教師必須先有一缸水,如此轉(zhuǎn)換,只有老師淵博,才能在教書育人中使學生信服,特別在語文講臺中更是如此,這也是語文教師得以持久立足講臺的根本。
三、積極引入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資源是非常關鍵的。提供何種教學資源,以哪種方法提供,是現(xiàn)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的重要策略。在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必須能合理整合各種教學手段資源,做到“因材選媒”,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在不過分突出“裝飾”效應的前提下,盡量使教學情境生動形象,讓學生有自我體驗感,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引入,對提升課堂效率方面作用明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計和選用課件的過程中,必須先設立教學目標,有針對性的去重點設計語言文字,使學生從中有所感悟,例如,我在教《番茄太陽》時,以作者“我”的身份設計了情感變化課件:“灰暗→溫暖→流淚”,同時設計出了相應的問題:作者在自己的所見所聞中為何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感變化?請同學們通過對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從中感悟,并用文中漁具或概括性的詞語來作出回答。同學們的感悟各有不同,出現(xiàn)了如:因“生活艱辛”作者“我”才“心情灰暗”;因作者看見一家人對話的美好畫面才被感動得溫暖等不同答案。
四、教學方法要靈活
教學方法的確定應根據(jù)學段不同而有所變化,并針對不同的學生狀況幫助其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以此來提升所有學生的學習能力。由于語文教學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關聯(lián)非常緊密,而且也會給學生特別大的影響。所以,我在講授《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時,就按照季節(jié)的不同來分段解讀、提問和解答,并讓學生談閱讀體會。根據(jù)這一方法,學生自發(fā)將其他段落學習完成,這樣使學生自己掌握了學習方法的同時,也激發(fā)了自學能力。而要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教師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文內(nèi)容的不同,進行仔細分析分類,靈活運用各種方法,才能實現(xiàn)有效課堂的教學目標。
五、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
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離不開基本的分析和判斷能力。但兒童因心智影響其思維能力還不夠強,在判斷和結論過程中,隨意性較大。鑒于此,我在教學中根據(jù)知識難度進行了類比分析,一方面便于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提升了他們的思辨能力。例如,因單字、單詞教學中,我讓學生用單字單詞的基本含義時,將中華字典基礎概念作為借鑒,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知識的認知,一方面在提升了學生準確理解和深刻記憶的同時,也使學生的思維廣度和深度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
六、加強綜合性訓練
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教師應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樣才能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這里所說的綜合性訓練,指的是加強學生學習、探究和實踐的過程,重在過程,不在結果。其關鍵策略在于整合知識和能力、情感和態(tài)度、過程和方法;溝通課堂內(nèi)外、擴展學習空間、增加實踐機會;貫徹“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的理念;生成新的教學目標和主題,提升創(chuàng)造能力和自主發(fā)揮的空間。
總之,要在新課標下提升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教師必須謹遵教學大綱要求,與實踐相結合,改變教學模式,認真總結和積極探索。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提升教學效果和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邱瑞民.新課程下的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引文版:教育科學,2015,(22).
[2]李珠明.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赤子:中上旬.2014,(20).
[3]王俊花.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研究[J].雜文月刊:學術版.2014,(11).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