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開碧
摘要:本文為在數學課堂上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求知欲,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特對“情境教學的含義及意義”“創設問題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故事創設情境,集中學生注意力”“創設試誤式情境,使學生的思維得以優化”“創設情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設信息型情境,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創設成功的情境,品嘗勝利的喜悅”七種形式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創設情境;方法探究;
創設情境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在課堂中要靈活掌握,適時應用。創設的情境要面向全體學生,應考慮到大多數學生的認知水平,要有針對性、目的性,使學生思維清晰,創設的情境不能脫離課本知識點,創設情境的內容要科學,難易要適度。這樣才能適應課堂,才能有助于學生學習,現筆者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膚淺體會,供大家參考。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創設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或懸念,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學有理數的乘方時,除教科書上的問題情境外,我創設了更讓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有人說如果將一張紙裁成兩等份,把裁成的兩張紙摞起來,再裁成兩等份。如此重復下去,第43次后所有紙的高度便相當于地球到月球的距離。一張紙的厚度是0.006cm,地球到月球的距離約385000km,你相信這個人的說法嗎?學生覺得這個問題很懸,又好奇,很快就談論開了。此時,教師指出這個問題需用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有理數的乘方來解決。
二、創設故事情境引發學生學習注意力
如教學“平面直角坐標”之前,我講了一個笛卡兒發明直角坐標系的故事:數學家笛卡兒潛心研究能否用代數中的計算來代替幾何中的證明時,有一天,在夢境中他用鑰匙打開了數學宮殿的大門,遍地的珠光彩奪目。他看見窗框角上有一只蜘蛛正忙著織網,順著吐出的絲在空中飄動。一個念頭閃過腦際:眼前這一條條的經線和緯線不正是全力研究的直線和曲線嗎?驚醒后,靈感終于來了,那只蜘蛛的位置不是可以由它到窗框兩邊的距離來確定嗎?蜘蛛在爬行過程中結下的網不正是說明直線和曲線可以由點的運動而產生嗎?由此,笛卡兒發明了直角坐標系,解析幾何誕生了。在講冪的運算之前,講芝麻與太陽的質量:一粒芝麻的質量遠不到一克,它與太陽的質量簡直是不能相比的。
三、創設試誤情境優化學生思維
數學課堂上,教師可針對學生對某些概念、法則、定理、性質等理解不透徹的情況或在聯接中考中的易錯易混點,有目的地創設一些具有迷惑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走進迷魂陣,不斷碰壁,引導他們走出思維誤區,給其指點迷津的過程中,使之吃一塹長一智,錯誤的思維逐漸棄之,正確的思維得到優化。例如在教學不等式性質時,我讓學生觀察下列過程:∵4>-6,兩邊都乘以-2得:-8>12對嗎?學生都知道不對,但問題出在哪里?經過學生的思考,加深了對不等式的性質的認識: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的方向改變。
四、創設情境激起學生主動參與意識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認為:“知識的獲取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的主動參與者。”在課堂教學中創造條件,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現,親歷數學構建過程,掌握認識事物,發現真理的方式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講勾股數時,我出示了這樣幾組勾股數,請同學們討論這些勾股數的特征:3,4,5;5,12,13;7, 24,25;9,40,41……,開始學生們只注意到:每組勾股數的前一個數都是奇數,后兩個數是一奇一偶,之后陷入僵局。教師啟發道:一奇一偶之間有什么聯系?學生們發現是連續數。忽然一名學生發現后兩數之和恰是一個完全平方數,稍一頓,即抬頭,急切地說:“這兩個數的和恰是一個完全平方數,這個完全平方數就是前一個數的平方……”這樣,在思考、觀察中發現規律,靈感一觸即發。
五、創設信息情境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根據學生實際,盡可能多地使用各種教學媒體,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采的學習素材,以培養學生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圖案設計時,我創設這樣一個情境:利用多媒體、投影片展現豐富的幾何圖案,讓學生欣賞這些美麗圖案后,告訴學生,這些圖案我只要用一個圓規就可以畫出來,你想學會嗎?然后,師生一起探究這些圖案的畫法,并激勵學生大膽創新與設計。通過圖案設計,學生進一步熟悉了圓規的使用技能,了解了將圓六等份、三等份的方法。同時,讓學生在電腦上畫圖,設計圖案,學生的興趣非常濃厚,設計的圖案豐富多彩。
六、創設成功情境讓學生品味勝利的喜悅
成功感能使學生產生巨大的喜悅和滿足,增添學數學的信心,是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關鍵,進而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為讓學生得到成功體驗,創設成功情境時應注意做到:根據學生基礎的上、中、下不同層次,創設易、中、難不同層次的問題情境,使他們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創設與本堂內容緊密相關的歷屆中考題(原題),使他們解對后體會到我也會做中考題。學生獲得成功時,要適當的肯定、贊許、鼓勵,充分利用學生因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他們更大的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