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瑞娟
摘 要: “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課堂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本文將其運用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誠信”內容,從內容分析、課前準備、課中實施三個方面設計翻轉課堂,以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吸引力和學生的課堂參與性。
關鍵詞: 翻轉課堂 教學設計 誠信內容
翻轉課堂又稱反轉課堂。翻轉課堂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老師在課堂上講課,之后給學生布置作業的方式不同,它是顛倒過來的模式,即教師先布置學習任務給學生,學生在上課前完成相關知識點的學習,遇到學習的疑難點后,再回到課堂中進行探究學習。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中是師生和學生之間互動,它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知識學習的主動者,教師則轉變成知識的引導者[1]。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我們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誠信”內容為例,設計翻轉課堂教學過程。
一、誠信內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課例選自《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第四章第四節的內容。道德教育是思想教育中重要的教學內容,而本課例誠信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是中華民族歷來所崇尚的傳統美德,它更是職業道德的基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提出的一項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準則。故其在整個教材體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為此,將本教學目標設定認知目標、情感目標、素質目標,通過本次課學習,學生能夠了解誠信道德,培養誠信意識,實現誠信素質養成的目標。為實現教學目標,我把“誠信的重要性”作為教學重點來處理,把“大學生與誠信道德”作為難點來突破。
2.學情分析
學生在中、小學已接受德育教育,對誠信有一定的認知,但是對誠信規范重視不夠,經常出現誠信知行背離情況。
3.設計理念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的教學設計理念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共同深化,感悟踐行”的模式,以社會熱點現象導入,引用經典案例闡述重點內容,結合實踐教學與情景教學突破難點,使學生對誠信問題心靈上有觸動,思想上有感悟,認識上有提高,行動中有體現,從而實現知行統一。
二、課前準備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授對象為大一新生,一個自然班的人數大約為40人,以每個小組5人的標準進行分組,即分為8個小組,每個組設有一位小組長。
教師在課前需要準備包括教學課件、教案、微視頻、誠信專題學習網站等教學資源素材。其中,微視頻的制作是資源準備中的重要內容。考慮到學生能夠集中精力聽課的時間大概為10分鐘,時間過長可能導致學生不耐煩,思想開小差[2]。我們根據教學目標,錄制準備3個微視頻,每一個微視頻分別介紹一個知識點,時間大概在8~10分鐘。具體如下:
第一個微視頻:誠信的內涵(講解視頻8分鐘)
以展示系列圖片毒奶粉、地溝油、瘦肉精等導入教學,由此引出社會誠信道德缺失問題。引用《說文解字》,對誠、信二字作簡單解釋,真實無妄、表里如一叫誠;不食言、不欺瞞,謂之信。我從歷史的角度,列舉中國古代的兩個例子進行對比分析。秦國商鞅“立木為信”,最終變法成功,國強勢壯;而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結果自取其辱,身死國亡。
第二個微視頻:誠信的重要性(講解視頻10分鐘)
為了說明誠信的重要性,從個人、企業、社會、國家四個維度采用一些典型案例來分析。如季布因其“一諾千金”使他在有難之時,免遭禍殃;百年老店同仁堂始終踐行“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誠信理念,幾百年經久不衰;信義兄弟為尊嚴承諾,為良心奔波,踐履著“新年不欠舊年薪,今生不欠來生債”的允諾;法國政府在時隔97年后履行拿破侖曾許下的“玫瑰花諾言”。通過以上分析深化學生對誠信的認識,讓學生認識到誠信不僅是一種品行,更是一種責任;不僅是一種道義,更是一種準則;不僅是一種聲譽,更是一種資產。
第三個微視頻:大學生與誠信道德(講解視頻10分鐘)
在此列舉“留學生逃票之后求職被拒”、“大學畢業生貸款不還被銀行告上法庭”等例子強化學生對“失信”行為危害性的認識。
在內容的講解上,教師盡量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幽默風趣,以吸引學生學習興趣。若講解微視頻吸引力不夠強,學生在課前就不愿意學習,將影響到翻轉課堂的教學,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講解視頻資源錄制完成后,請學校現代教育技術部教師將相關資源上傳至校內網中,教師將課前學習任務明確地告知學習者,要求學生自學完成,若有問題,把具體問題反饋至各小組組長,由小組長將問題匯總后反饋給教師。教師提前知曉學生存在的問題,以便做好課前的答疑準備工作。
三、課中實施
1.合作探究階段(重點階段)
合作探究階段由教師安排任務或提出相關問題,由小組同學合作完成。學生可以充分利用這個時間與小組成員討論,自主學習時遇到的問題可向教師提出,學生可發表自己的觀點。
對于誠信問題,當今大學生在誠信方面存在哪些缺失,如何才能引導大學生做到知行統一?這是本次課的教學難點。為此,設置了三個教學環節,運用“問卷調查、網絡教學、情景教學”的教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學法展開教學。
第一個環節:課前提前布置學生開展“校園學生誠信問卷調查”活動,各小組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并統計分析。在課堂上發揮小班教學的優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每個小組派代表匯報調查結果。
針對學生的匯報情況,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對“抄襲作業、考試舞弊、貸款不還、簡歷造假”等種種失信行為與學生自身發展的利害關系做進一步分析。學生分析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一個沒有良好誠信品質的人,不可能有什么理想信仰;一個抄襲舞弊、蒙騙過關的人,不會有什么真本領,也不會有什么好前途;一個學歷造假、貸款不還的人,更難立足于社會。
第二個教學環節:為強化學生恪守誠信,教師以自己為例,登錄個人誠信公共服務平臺、個人征信系統,展示顯示結果。學生以身邊的親人為例,輸入相應系統,查看信用記錄。通過此實踐操作,讓學生知曉自己的不誠信行為將被記錄在案,并會直接影響個人就業、創業、貸款、買房等切身利益。
第三個教學環節:針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誠信知行相背離的現象,創設了兩個檢驗誠實度的情景。(10分鐘)
場景一:購物結賬時,營業員少找了你50元錢,你會怎么辦?
場景二:購物結賬時,營業員多找了你50元錢,你會怎么辦?
在課堂上將主要圍繞多找了50元錢,“退還,還是不退還”進行討論分析,要求每位學生參與討論。很多同學對營業員少找的50元知道要要回來,但是對多找的50元卻做不到退回去。我們要求他人誠信,自己卻不誠信;只愿意享受誠信帶來的便利,卻不愿意承擔誠信責任。在此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這個社會需要你、我、他的誠信,只有每個人都做到誠信,才能構建誠信的環境和誠信的社會。
2.學生指導階段
每一個小組在合作探究階段遇到的問題,教師給予個性化指導,給不同學生答疑解惑,做到對不同學生不同問題因材施教。
3.總結提升階段
由八個小組的學生代表對本次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總結,也可談教學體會或感悟,教師再對本次課的知識進行梳理,并對課程學習過程進行總結。
四、翻轉課堂總結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應用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和探索。在實踐過程中,“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和理念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同時教師的課前準備要更充分,微課視頻制作要更精細、更完美,以足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和理念會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其他教學內容中得以應用,相信有更好的應用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劉震,曹澤熙.“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13,8.
[2]馬曉英.“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