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季紅
【摘 要】本文從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唱主角;精心設計開場白,創設學習氛圍;巧選切入口,提高學習效益;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等四個方面闡述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好語文的思路和做法。
【關鍵詞】巧設興奮點;學生唱主角;創設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就缺乏內驅力,學習就沒有效果。教學語文,首先要解決的是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問題。那么怎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在教學實踐中,我嘗試從以下幾方面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一、采用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唱主角
為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興趣和強烈求知欲,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教師必須要確立學生主體意識,變重教為重學,讓學生唱主角,獲取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根據語文教學的特點,在突出學生主體的前提下,我嘗試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往教學語文,老擔心知識不經過老師講解學生不易理解,不用筆在紙上練習知識就不能鞏固。最近聽了一些公開課、示范課,深受啟發,覺得上述擔心完全是多余的。在講《春光染綠我們的雙腳》一文中,我敢于突破傳統形式,大膽把課文制作成學生喜聞樂見的電教片、配以音樂欣賞的形式,先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然后根據課文內容,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思考探索,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學習變得主動積極,課堂氣氛活躍,很快就理解并掌握了課堂學習內容。
二、精心設計開場白,創設良好氛圍
“開場白”即前言或導語。常言道“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見一個好的導語會對一節課起興趣足輕重的作用。平淡無味的導語不僅不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反而會起抵制。如果一位老師每次走進課堂第一句話都是把書拿出來,翻到第幾頁,尤其是學生上了好幾節課之后,身心都已疲憊,正昏昏欲睡時,這樣的開頭無疑是最好的催眠曲。特別是語文,學生自認為看得懂,一兩課不聽沒有關系,其實并不然。這就要求語文老師格外重視開場白設計。每當上課之始,學生首先聽到的老師有啟發性、感染力的開場白,定能精神為之一振,深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隨之產生。有了良好的氛圍,教師認真教,學生用心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有經驗的老師從來不忽視課堂開場白的。我在這方面也進行過大膽的嘗試,如在教《燕子》這一課時,是這樣開頭的:“一提到春天,我們就會想到春天明媚、綠滿天下萬象更新”。學生一起背誦:“在微風中,在陽光下,……”。當時課堂充滿了詩情畫意。這段開場白,一掃壓抑沉悶的氛圍,極其自然地與即將學習的課文有機地聯系起來。教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聯想,這為下面課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效果自然很好。
三、巧妙選擇切入口,出奇制勝顯奇效
根據語文教學的不同特點,“巧妙選擇切入口,出奇制勝顯奇效”,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語的興趣,讓學生在“好”與“樂”中求知,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又一有效途徑。
我在教學《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一課時,把該篇課文中最精采、用最扣人心弦的一段重點,先提出來,并精心設計了幾個問題:為什么要殺大黑騾子?不喜歡,又為什么把自己的干糧分出來悄悄塞進大黑騾子的嘴里?精心設計的問題,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根據課文的不同內容、不同的特點,巧妙構思、精心設計,就一定能夠找到最好的教學突破口,收到意想不到的的課堂效果。
四、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把某些表面上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置于適合兒童年齡和心理特點的富有趣味的環境中,使學生以愉快歡樂的情緒進行學習。例如:為了糾正學生的錯別字,設計一個“錯別字醫院”專欄,把學生經常出錯的錯別字寫在專欄內,作為“病人”。讓學生自愿報名當“小大夫”,給錯別字“治病”,并要求找出“病因”。對難辨的錯別字,還鼓勵“小大夫”“會診”。這樣“治愈”一個“病人”就消滅了一個錯別字,而且“家喻戶曉”,根治力強,“舊病”“不易復發”。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積極投入、思維活躍,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激活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總之,采取獨特新穎的教學形式,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巧妙選擇切入口,讓學生唱主角,并為他們創設愉快的學習情境,就會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