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穎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小學教學管理對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影響日益凸顯。中小學教學管理受到了更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近年來也有了較大的進步,但其中仍存在的一些問題,直接影響到教學管理的有效性。在本文的論述中,筆者主要是從中小學教學管理現狀、重要性著手進行分析,對提升中小學教學管理的有效性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中小學;教學管理;有效性;分析與探究
一、中小學教學管理現狀分析
1.陳舊的管理思想
陳舊的管理思想是當前中小學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基本問題。“家長式”與“放羊式”的管理方式已不能很好的適應當前素質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部分中小學教育管理者雖然在意識上有了進一步的提升,但受整體教學環境的限制,導致管理方法沒有真正落實到實際工作中。
2.教學評價方式單一、不合理
在當前中小學教學管理中,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成果的主要標桿,而對于學生素質則沒有很高的要求。如,學校管理人員為加強對教師的評估,突擊聽課,從表面上看是為了督促教師的工作,實則引起了教師和學生強烈的不滿,這種不合理的評價方式會影響到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學校管理人員應充分尊重教學,為教師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供自由的教學空間,重視多元化和個性化的培養方式,為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創造有利條件。
3.教學管理方式落后
“一刀切”的教學管理方式是當前中小學主要的管理方式,缺乏個性化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方式,如:教師在備課時,往往采用統一教案、按照統一進度,采用統一考試試卷,這種教學管理方式嚴重限制了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
4.師資隊伍建設落后
在一些農村和邊遠的中小學學校中,能勝任一線教學工作的教師并不多,績效分配的不合理導致師資力量的匱乏,不能進行科學的劃分,即便是科學的管理制度也成為一些教師的束縛,教師工作積極性得不到提高。在當前中小學學校中,為充實師資隊伍,學校面向全社會進行招聘,應聘者大多為高校畢業生,缺乏教學經驗,教師的整體素質也無法得到有效改善。
二、提升中小學教學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教學目標的實現是以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為基礎,根據教學規律的特點,對中小學教學過程進行全面管理。結合教學實際來說,實施有效的教學管理能極大地促進學校的辦學質量的提高。中小學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基礎,承擔著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作用,可以說,沒有優質的中小學教育就沒有祖國的未來,對中小學教學管理的研究從未間斷,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與發展,教育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提高中小學教學管理的有效性成為當前教育研究的重要內容。由于不同區域地域的教育理念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中小學教學管理具體操作方面也有較大差別。對提升中小學教學管理的有效性的研究,應立足于新時期基礎教育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創新教學管理思路和教學管理方法。
三、提升中小學教學管理有效性的途徑
1.轉變管理思想,改進教學方式
提升中小學教學管理的有效性,學校管理者首先要轉變陳舊的教學思想,更新教學理念。轉變陳舊的教學思想的方法包括:一是要“走出去、請進來”,爭取更多地參加學校或教育部門組織的培訓、觀摩和學習,或者聘請知名學者和優秀教師進行講座,引進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教學方式;、二是通過閱讀中小學教學管理的相關書籍來不斷提升自身教學管理的能力。學校管理者作為教學活動的整體組織者,要協助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摒棄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主的理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由主導者轉變為引導者、輔助者,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多元化發展。
教師的教學方式應符合當前素質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教學活動中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幫助學生學會探究知識、解決問題,優化教學過程,創新教學模式,以此來適應素質教育“科目多、任務重、課時少”的現狀,從而真正實現高效、輕負擔、少課時的教學目標。
2.建設師資隊伍,提高教師素質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中小學教育管理者所必須貫徹的理念,這種理念也為教師的成長提供有效的推動力。新課標中“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從教學管理方面來說,應將教師需求當作學校需求來考慮,是幫助教師成長,為教師提高自身專業化素養提供有利的基礎和保障。教育管理者要是鼓勵教師充分發揮其教學主觀能動性,轉變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思路,同時注意聽取其他教師的意見和建議,使教學管理充分體現民主化,從而有效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3.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
學校是教師傳授知識、促進學生發展的場所,積極向上的學校文化能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對于當前中小學教育環境來說,一些學校管理者過多地注重對基礎設施等建設,忽略了校園文化建設,這對學生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應加強學習型校園的建設,為學生創造寬松、舒適的學習環境和交流空間,定期組織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和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在良好的校園氛圍中學習,促進學生的成長。這種積極的文化氛圍建設并不是憑借一兩個人的力量、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需要中小學教學管理者持之以恒和廣大教師共同努力來完成。
4.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加強教育質量監控
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加強教育質量監控,能夠有效地保障中小學教育改革的順利實施,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和質量監控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當前大多數中小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和教育質量監控以領導評價為主,教師互評為輔,而學生在其中并沒有發揮實質作用,具體的評價內容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對教師制定獎懲制度的依據也是單一的根據班級成績和升學率。筆者通過本地區所屬學校的調查發現,在大多數的中小學教學質量監控、教學評價體系中,將學生評價真正作為考核依據仍少之又少,實際上,中小學學生尤其是中學高年級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及學校教學管理已形成了較為客觀的評價,學生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主要參與者,其評價應是極具說服力的。因此,在教學評價體系和教育質量監控的建設與完善中應更多的融入學生評價,以公正客觀的評價方式來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校的綜合管理水平。
5.完善教師培訓制度
在中小學教育階段,對于知識的更新是十分迅速的,尤其是對一些自然科學類、信息技術類知識等。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當前社會已經發展到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新知識迅速代替舊知識,在這種教育背景下,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身知識儲存量,如果教師仍沿用舊的教學思路和舊教案,那么勢必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成績。嚴格管理教師隊伍,完善教師培訓制度,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知識儲備,加強學校間的交流、合作,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將培訓工作落實到教師教學的每一環節中。
四、結語
中小學教育關系到整體國民素質的提高,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來說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本文的論述中,筆者結合本地區所屬學校的教學管理現狀,對如何提升中小學教學管理有效性進行探究,希望對其他學校的教學管理提供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何正雷.如何提升中小學教學管理有效性[J].新校園(閱讀),2015,08:43.
[2]鄧琳.實踐哲學視域下的黑龍江省中小學教學管理的有效性研究[J].科技展望,2016,06:324-325.
[3]袁園.中學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研究[D].上海大學,2014.
[4]彭蘭.基于移動學習的中小學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5.
[5]王先旭.運用大數據思維提升中小學美術教學有效性[J].藝術品鑒,2016,03: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