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亮
【摘 要】課堂教育是學生接受教育最主要的方式,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學生時刻保持著緊張的學習態度,不愿意錯過教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知識點,這樣的學習在常年的教學中,逐漸地形成了一個慣性,教師課堂教學緊湊,學生學習過度緊張。這并不是在批評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是在新時代的潮流下,教學習慣還是與傳統的教學方式一模一樣,沒有任何的變化和新意,無論怎么樣看待這也是教育手段、方式、模式的一種倒退。小學數學作為小學階段最為重要的學科之一,肩負的責任不只是知識的傳授如此簡單,更多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出新世紀的出色人才。優質的課堂構建不是教師一個人的努力,而是需要學生、家長的共同配合。
【關鍵詞】小學階段 數學課堂 構建優質課堂
數學的學習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性與思維性,這與言語課程不同,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抽象性思維,所以數學教學在小學的學習課程中困難度是排在第一位的,同時很多學生因為數學學科學習起來十分困難,逐漸形成了厭煩的心理,這對于教師構建優質的數學課堂來說是致命的打擊。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課堂的組建環節發生了許多的改變,教師不再只是依靠粉筆、黑板講課,更多地結合了時代的科技,多媒體、網絡技術這都是時代予教師的饋贈。本文結合當前的教學狀況分析了小學數學優質課堂的建設路徑。
一、 中國小學數學教育的現狀
以素質教育為目標的數學教育不應只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應該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生逐漸地學會自主思考,學會學習。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質的飛躍,但是在根深蒂固的傳統教學模式之下,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1. 教學模式單一,教師講課無趣,學生聽課消極。在當代的數學教學中,雖然已經有部分教師開始注意到教學模式的轉換問題,但是大部分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然遵守著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傳授—接受”灌輸式教學模式為主導,學生盲目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沒有思考,沒有反駁,課堂氛圍死氣沉沉,并且課堂的教學依舊是教師為主導,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依舊被完全忽略,優質課堂的構建成了一紙空談。
2. 以“備課—導入—講解—鞏固—小結”教學模式為固定教學模式。數學課堂教學流程通常為教師提前備課,課堂上進行知識點導入,結合案例或者應用題對教學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學生下節課再予以復習和鞏固;在本章節結束時,教師將知識點或專題的內容予以小結。這樣缺乏創意的教學方式使得小學生對這個學習階段的學習不感興趣,雖然這樣的教學模式比較固定,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顯然不能滿足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長遠發展的要求。
二、 例談小學數學優質課堂的構建
1. 提升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師具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是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根本保證。在日常教學中,牢牢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是教師擁有良好的課堂駕馭能力的重要表現。如何提升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首先教師應該強化自身素質,樹立教師威信。教師的威信是學生接受教誨的基礎和前提,它能喚起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教師要有很強的責任心、事業心,要有深厚的專業功底,要為學生樹立治學嚴謹的榜樣,讓學生體會“認真對待每一件事”的感覺。其次是教師要重視情感投入,營造學習氛圍。“恐怖主義”是很多教師一直所習用的教學手段,但是,一堂課“陰沉著臉”,面對學生,好像師生間有深仇大恨似的,這樣的教學效果能好到哪里去呢?所以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和環境對學生來說至關重要。最后就是教師的應變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具備能夠處理各種意外情況的能力,及時調整教學節奏,及時捕捉學生的有用信息,合理利用。以上三點對教師提升駕馭課堂的能力十分重要,教師在課堂實踐中要時刻注意學生的學習變化,以進行及時調整。
2. 多元化教學模式。教學模式的多樣性,對于課堂構建來說至關重要。模式的轉換可以帶給學生新鮮感,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建立多元化的學生學習評價體系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因材施教發展和學生個性的需要。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中,近年來較為廣泛采取的首先是自主、合作、探究型教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從自主參與、自主合作、自主探究三個方面挖掘,圍繞教學目標系統把握教材和適當整合其他教學資源,有效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其次是情境教學。情境教學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把枯燥的語言現象轉化為學生樂于接受的、生動有趣的活動形式,讓學生觸景生情,激發表達思想的欲望,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再次是網絡教學模式。這個我想大家都不陌生,該模式利用網絡的便利提升了教學質量,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條件,將教學活動直觀化,適當減少學生由于形象思維能力欠缺所造成的學習困難,提高了教學活動的效果。
3.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可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占據了怎樣重要的地位。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做到以生為本,走向學生,貼近學生,傾聽學生的心聲,營造生動活潑、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構建學生主動參與,師生共同探究知識,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教學情境,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