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荷
摘要:溝通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最為基礎并且最為重要的交往工具,溝通以其多變化、靈活化、無固定標準化,成為一種溝通藝術。高校輔導員作為一種日常輔導學生思想工作的基礎職位而言,溝通的技巧和效果成為工作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文意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溝通藝術為題,從目前存在于我國高等學校的輔導員和學生之間的溝通現(xiàn)狀著手分析,在實際工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分析問題,進而對提高高校輔導員的溝通能力提出可行的建議。借此提高各高校教育管理者們對于高校輔導員這一職位的重要性認識,幫助高校輔導員積極的提高和完善自身專業(yè)知識和能力,能夠在與學生之間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能夠更好的幫助和輔導學生。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溝通藝術;思想教育;心理輔導
1.概況
1.1由語言架構而成的溝通藝術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情感和思想交流的工具,是一種人類文明不斷進化的產(chǎn)物,是社會發(fā)展的催化物,同時也因其多變性和強大的包容性而成為一門藝術。語言在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過程中一直擔負著重要的作用,記載科學技術、文化、歷史,因此長久以來,無論是西方文明還是東方文明,對于語言的研究從未停止過。
1.2研究的意義和目的
針對高校輔導員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藝術進行研究,有著長期和近期的雙重意義和目的。在短時間內(nèi),能夠幫助高校輔導員認識到溝通藝術在學生工作中的重要性,促進高校輔導員能夠自主的、正確的學習心理學知識和語言交際技能,并能夠?qū)⑺鶎W知識和技能恰當?shù)倪\用到日常學生工作中。從長期發(fā)展前景考慮,進行這一課題的研究,能夠引起各高校管理者對于高校輔導員這一職位重要性的認識,能夠?qū)o導員這一群體給予更多的重視和關注,能夠提供給高校輔導員更多的學習、交流的機會。無論是長期還是短期的目的,都是為了能夠幫助學生能夠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高校輔導員與學生之間溝通的現(xiàn)狀
2.1輔導員與學生比失調(diào)
據(jù)先關資料分析可知,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市政輔導員與在校學生的比高達1:300,這遠遠超出了教育部門頒發(fā)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的額定范圍[1]。這種情況十分普遍,有的院校,一個年級的幾個專業(yè)的近300學生,卻只有一個輔導員存在,有的學生在大學四年過程中,沒有和輔導員有過一次完整的交流。很多高校為了彌補這方面的卻失,委任一些年輕教師代理班主任,但是由于專業(yè)知識技能、時間、重視度等等諸多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很多的班主任一個月也難以與學生見一面,這樣就更難談如何有效的、及時的進行思想工作了。在心理輔導方面,各個高校也紛紛建立了心理咨詢工作室,有需要的學生可以前去咨詢,但是這種方式更多的需要學生主動的前往,如果有些學生并沒有意識到自身的心理問題,這種思想輔導方式就顯得十分的被動。
2.2年齡的差距、教育背景不同造成思想觀念和處事方法的不同
在人與人的溝通交往中,同齡人、相似的教育背景、相同的成長環(huán)境,有著這些特征的人之間似乎更易于溝通和交流。這些同時也成為目前高校輔導員在與學生溝通交流中存在的障礙,年齡差距越大,會造成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的觀念產(chǎn)生差別,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經(jīng)歷造成對某些具體時間的處理方法產(chǎn)生差異性。這些差異性會造成高校輔導員難以理解學生的行為方式,以自己的方式處理學生工作問題,使得學生也很難接受輔導員。
2.3“權威感”和“親切感”的度拿捏不準
輔導員和學生雙方都很難真正把握師生關系和朋友關系的界限,使師生溝通處于矛盾的境地:嚴格的師生關系帶來交流上的隔閡:而過度的朋友關系又會削弱教師權威,干擾輔導員的正常管理教育工作[2]。“權威感”是高校輔導員作為思想輔導者這個角色所需要的,在思想指導中,輔導員是學生的“老師”,“親切感”能夠幫助輔導員更好的與學生交流和溝通。在“權威感”和“親切感”之間仿佛存在一個看不見的天平,無論哪一個有一點被偏重,天平的平衡就會被打破,為高校輔導員的思想輔導工作帶來阻礙。
2.4輔導員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不足
高校輔導員從職業(yè)類型而言,屬于高校中的基礎性崗位,直面學生,并且需要管理學生在校期間的大小各項事務。有的人認為高校輔導員就像是“保姆”,就是個“看孩子的”。但是殊不知,在這個“保姆”工作中需要涉及到大量的專業(yè)知識和能力,語言交際能力、心理學知識、人際關系處理能力、突發(fā)事件處理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學生所學專業(yè)的基礎知識等等諸多方面內(nèi)容。縱觀目前我國各高校的輔導員崗位人員,在招聘之初,并沒有在心理學專業(yè)知識等方面進行有效的考核和篩選,在輔導員上崗前和在崗期間也并沒有定期組織學習和技能培訓,更多的似乎需要高校輔導員自身的主動學習和在現(xiàn)實中摸索著進步。這些非心理學專業(yè)的高校輔導員組成了我國龐大的高校輔導員隊伍,負責著數(shù)量龐大的高校學生的思想工作,在沒有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支持的情況下,這種思想輔導工作又能夠起怎樣的作用呢?
3.高校輔導員建立有效溝通方式的主要方法
3.1積極融入學生群體同時保持自身的“權威感”
積極的融入學生群體,需要高校輔導員主動的去了解和接觸學生的日常生活、娛樂活動和學科方向。這幾個方面構成了完整的學生生活,從這幾個方面入手能夠有效的融入學生群體,了解和理解學生的情感生活、參與和組織娛樂活動、與學生討論學習方面的專業(yè)內(nèi)容,能夠讓輔導員更易于了解學生的行為觀念,也能夠到學生更易于與輔導員進行思想溝通。但是同時,高校輔導員需要在融入的過程中與學生保持適當?shù)木嚯x,為學生留有自我的空間的同時,也為自己的“權威感”留有空間,營造“亦師亦友”的關系模式。QQ、微信、微博已經(jīng)成為大學生的主要溝通手段,輔導員可以通過這些手段融入學生群體中去。[3]“融入”是為了“指導”,這中間的度需要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的摸索尋找。
3.2積極提升自身的心理學知識的能力
現(xiàn)代社會,無論是家庭主婦還是職場人員,都需要與人交往,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心理學知識和能力無處不在,很多我們所掌握的心理學知識和技能是在摸索中學習到的,是一種潛移默化式的學習,同樣也是一種被動的學習。高校輔導員應當是以心理學知識和技能為職業(yè)技能的職位,雖然在現(xiàn)階段很多高校輔導員并非是心理學專業(yè)出身,但是一旦成為高校輔導員,無論之前是否有心理學知識的基礎,都應當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積極主動的尋找各種途徑學習,提高自身的心理學知識,并將其轉(zhuǎn)化成個人的工作能力。
4.總結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就是輔導和指導學生的思想工作,幫助學生解決思想上的困難和問題,輔助學生更好的成長和完成學業(yè)。在現(xiàn)階段中,我國各高校的輔導員群體中存在一些問題,高校輔導員數(shù)量不足、專業(yè)知識技能不足、思想觀念和處事方法的不同、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把握不準等,這些問題為我國的高校輔導員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礙。高校輔導員可以通過積極提升自身的心理學知識和能力、積極融入學生生活、保持一定的師生距離等方式能夠有效的提高輔導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能夠有效的指導學生的思想成長,幫助學生成為一個心理健全和健康的人。
參考文獻:
[1]郭娜. 高校思政輔導員的溝通藝術微探[J]. 科技風,2014,18:231.
[2]蘇天從. 溝通無極限 交流無障礙——淺議輔導員工作中的有效溝通[J].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04:69-70.
[3]鄒顯波. 淺談高校輔導員如何有效與學生溝通[J]. 知識經(jīng)濟,2014,0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