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江
摘要: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高效課堂的構建,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本文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在高中數學課堂通過師生互動、創設問題情境幾方面實施有效教學策略,從而更好地推動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改革。
關鍵詞: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策略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提高課堂效率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無論采取何種教法,教學的最終目的都是在規定的時間內,讓學生實現快樂學習、高效學習。高效的課堂教學就是要在盡量少的時間內,使學生獲得盡量多的知識。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新課程標準對教師和學生之間角色的定義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獲得最大程度的鍛煉和提高,進而能夠對其他學科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所以,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教師不能僅僅教授學生書本上的知識,更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更多的上升空間,這也是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最終目標。
例如,在講“圓柱的體積”時,教師可以請一名學生上講臺演示用切插餅的方法把圓柱轉化成長方體,同時組織其他學生模仿操作,學生完成后設問:這是一個標準的長方體嗎?為什么?如果分割的份數越多,你會有什么發現?然后在多媒體上演示圓柱體轉化為長方體的過程(從16等份到32等份再到64等份).最后組織學生討論:(1)圓柱體轉化成一個長方體后,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你有什么發現?(2)根據學生的觀察、分析、推想,教師完成板書: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都充當了一個引導者的角色,通過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使學生理解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同時也使學生養成主動探究和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
二、引入問題導學法,提高學生對高中數學的認知能力
數學的問題導學法,是將新的數學知識建立在學生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的基礎上,以引導學生在原有的知識認知基礎上向更深入的領域探究。比如,等比數列在日常生活中就已經有所接觸,進入到高中階段,所涉及的等比數列以理論知識呈現出來。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生活實例引入教學中,讓學生對于等比數列的概念形成認知。比如,分期儲蓄的計算就與等比數列存在著直接的關系。每年的1月1日在銀行存款1000元,年利率為3%,那么,第二年的本金即為:1000(1+1%)+1000;第三年的本金為1000(1+1%)2+1000(1+1%)+1000;第四年的本金為:1000(1+1%)3+1000(1+1%)2+1000(1+1%)+1000,以此類推。漸漸地,涉及高中等比數列的知識就引入到課堂中。
高中數學教學中采用這種問題導學法,讓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已經不再從單純的理論層面理解,而是從多層面形成對于知識體系的認知,以構建屬于自己的數學思想。
三、讓小組活動進入課堂,變低效課堂為有效課堂
現階段很多學校,由于受條件的限制,都是大班額教學,這也是課堂教學效率難以提高的原因之一。在小班化教學難以推行的條件下,在班內實行小組學習應該是一個最佳的選擇。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把學生科學地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相互學習,充分發揮優等學生的優勢,推行學生互助學習機制,這樣,可以大面積地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因人施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在上高中必修2-1的《雙曲線的標準方程》中,雙曲線的定義以及雙曲線的圖象的畫法比較抽象,很多同學都難掌握。為此筆者把本班同學分成15個小組(按平時成績好的和不好的各占一半的原則來分),發給每個小組一根拉鏈,讓他們自己動手實驗,老師負責巡堂并幫助弱組解決相關問題,最后派代表展示他們的成果。這樣做使那些平時上課參與度不高的同學參與到課堂中,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自己的課堂上,抬得起頭,挺得起胸,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善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從而調動了整個班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學生就能從這抽象的概念中領會雙曲線概念的真諦,掌握了雙曲線概念的實質,從而掌握了雙曲線的畫法。把本來很難上得好的低效的課堂變成高效課堂,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恰當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現代高科技的迅猛發展,已影響到我們教育教學的發展。在大多數的學生中,普遍認為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比較復雜,比較難學。因此,教師可以巧妙的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借助多媒體將一些圖像、圖形、動畫、視頻等展示出來,將抽象的、復雜的數學知識形象化,把數學知識的發現和形成過程展示出來,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多媒體技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多方面、多角度的教學工具,利用好它就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恰當使用現代教育技術,使學生通過身臨其境的直觀感受,對數學圖象進行仔細觀察,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 “函數y=Asin(wx+φ)的圖象”的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物理學中簡諧振動的圖象,來激發學生研究三角函數圖象的興趣。利用幾何畫板展示平移、振幅、周期這三種變換的過程,直觀形象地展示了圖形由靜到動、由抽象到具體變換的過程,讓學生親眼看到圖形“形變”的過程,從而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五、提高課堂評價的有效性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體現出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教學要講求效率,教學方法要講求效果.課堂教學中,教師適時地對學生進行肯定和表揚,使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悅,樹起信心的風帆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當學生智慧的火花閃現之時,教師要不惜言詞,大加贊賞,這更能震撼學生的心靈,奮發學習的激情.然而,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時地進行客觀評價、指正,使其明確努力的方向也必不可少.可是,課堂上,部分教師為了鼓勵學生的積極性,不論問題是否具有挑戰性,只要學生發了言,都給予肯定和贊賞.這樣下去,表揚就會失去應有的價值,特別是在這種一味表揚的慫恿下,有些學生會產生思想的惰性,覺得自己說一點就可獲得教師的認可.成功只有在失敗的襯托下才顯得更加耀眼光彩,表揚也只有在客觀評價指正下才更有價值和張力.只有在客觀的基礎上,堅持鼓勵為主的原則,才是富有價值的評價。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形成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學習數學知識,以將情感滲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靈活地運用問題導學法,配合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對于數學知識體系產生認知,以提高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鐘銀兵.高中數學中的問題導學法探究[J].新課程學習:下,2013(08).
[2]吳杰.高中數學高效課堂初探[J].高中數學教與學,2011(18).
[3]李桂初.構建高中數學高校課堂的策略初探[J].課程教學研究,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