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群英
【摘要】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對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直接反映。當前農村學生的見聞較少、課外閱讀量較少,寫作遇到的困難特別多,學生害怕寫作文。對此,本文從激發學生寫作興趣、鼓勵學生積累素材、鼓勵學生練說練寫、重視多項評改等方面入手,以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寫作;興趣;素材;練說;練寫;評改;交流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教學是中小學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農村學生的見聞較少,課外閱讀量較少,寫作遇到的困難特別多,學生害怕寫作文,一提起筆,就傻傻地發呆,就像老鼠拉龜,無從下手。造成這種尷尬局面的原因是學生覺得語言積累少,無內容可寫,再加上沒有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又缺乏想象力,寫作題材單一。對此,下面談談一名農村小學教師應該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激發寫作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使學生樂于寫作,首先是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如果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作文題目是學生熟悉的生活、景或物,而且要鼓勵學生盡情地把心中想說的話都寫出來,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都表達出來,文章就會生動有趣。例如四年級的命題作文《×××,我想對你說》,我是這樣做的:“由于我校是足球訓練基地,學生都熱愛踢足球,于是我就組織學生進行男女混合足球賽。足球賽后,我就讓他們互相分享自己的喜悅心情,以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的寫作欲望、寫作興趣。
要使學生堅持不懈地有興趣寫作文,最關鍵的是讓學生嘗到寫作成功的喜悅,并養成寫作的良好習慣。實踐中做到以下幾點:首先用肯定給予學生信心,把學生寫得好的作文張貼在學習園地里,寫得精彩的語句用波浪線畫出,并寫上評語,對寫作有進步的學生作文,我會在作文課上宣讀寫得好的句段,并表揚其進步大,鼓勵其繼續努力。只要開展形式多樣的作文活動,就能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小學生的好奇心、表現欲強,形式多樣的習作能調動學生的習作興趣,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表現,都有成功的喜悅。學生為了得到老師、同學的肯定,在課外時間會積極寫作,如果寫出自己滿意的習作,又會非常陶醉于自己的習作中。老師還可以開展作文競賽,讓全班同學當評判,評出文章寫得好的地方在哪,并說明原 因。
二、鼓勵學生積累素材
學生無內容可寫,就是缺素材。素材是學生寫作的基礎。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好的素材,就好像一片貧瘠的土地,永遠開不出美的花朵。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必須積累素材,就要豐富學生的生活,生活是習作之源,正所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有了豐富的素材,學生寫作就會如行云流水,一瀉千里。怎樣積累素材呢?首先就是增加閱讀量,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教師要向學生推薦文學精粹,或有利于積淀語言的報紙、雜志等,以便學生寫作時運用語言,調動學生對語言的內化吸收而不至于死記硬背,或為了寫作囫圇吞棗,要注重知識的長期積累性,為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礎。另外,鼓勵學生把精彩語句摘抄下來,制作成“手抄報”或“成長足跡”,同學之間交流閱讀、評析、欣賞。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積累大量素材,寫作時運用自如、行云流水,學生的文章就圓潤、豐滿了。還可以鼓勵學生堅持寫日記,即使寫出寥寥的幾句話都行,使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語文基礎知識,提高學生對事物及記敘描寫的能力,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還可以加強朗讀背誦訓練,培養語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道出了文章源于積累的道理,古代文人學士根本就沒學過語法、修辭手法,而他們能寫出好文章的奧妙在于他們熟讀乃至背誦過大量的優秀作品,形成敏銳的語感,這就要求學生多朗讀好詞、好句、好篇,通過讀、背誦,使學生把課本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儲備起來,達到提起筆來就有話可寫的效果。
三、鼓勵學生練說練寫
新語文教學大綱對習作教學的總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出來,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實,有一定的條理,語句通順,書寫工整,注意不寫錯別字,會用常用的標點符號,養成良好習慣。”大綱對習作的總要求突出了練筆的性質,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練是關鍵,練說練寫。“練”是幫助學生打開作文之門的金鑰匙,如何去鼓勵學生多說多練呢?
(一)感受生活,是練說練寫豐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生活是寫作的泉源,茅盾告訴我們:“應當時時刻刻帶一支筆和一本草簿,無論到哪里,你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覺,把你所見所聞隨時記錄下來。”因為學生忽略了身邊的一切,所以,無才可寫的根源是不善于觀察。農村雖然沒有城鎮信息發達,但農村有農村的特點。教師要發揮農村的優勢,發掘寫作源泉,在訓練時要積極引導學生捕捉大自然的一切景色,捕捉鄉村的人和事,引導學生做一個細心觀察的人,這是練說練寫的豐富材料。
(二)要學生大膽說真話,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作文說的就是真人真事,寫的也是真人真事真感情。這樣的文章才會生動有趣、有質感,才會打動人心。但有的學生為了完成任務,胡編濫造或抄襲他人的或內容千篇一律,死氣沉沉。因此,要學生說真話、寫真事。在具體教學中,對于寫“真”作文,給予高分鼓勵,肯定表揚,對于胡編濫造的就要正確引導,讓學生認識到寫假事是錯誤的。另外,引導學生拓展題材,在生活中、回憶中尋找真實事件,例如寫《校園里難忘的一件事》,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在校園發生的有趣的、有意義的、受教育的事情。這樣,學生就驚嘆于選材的廣泛,在校園選取印象最深刻的來寫,免除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場面,又杜絕了抄襲。創設自由表達空間,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體驗真情實感。學生無拘無束地交流,淋漓盡致地表達自己的感情,說出了真話,學生的習作豐潤了。
(三)激活想象的翅膀,多寫想象作文
新大綱明確提出:“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幻想力,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無論哪一類的想象作文,都脫離不了現實生活。在教學指導時,教師要鼓勵孩子多想,大膽展開豐富多彩的翅膀,把自己想象的情景說出來和寫出來。例如觀察某一事物,就可以隨意地想它的過去和未來,或跟它有聯系的事物,多讓他們寫想象作文,發揮學生最大的自由天性。例如布置寫童話故事作文,我就讓學生講講《神探威威貓》,學生興趣就來了,有的甚至拿起一支筆或改正液在扮演角色。我就趁熱打鐵,讓學生把自己剛剛講的童話故事寫下來。我們要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就要多說多練,并且將“練”的方式多樣化,使學生不斷地練,提高寫作水平。
四、重視多項評改,互動交流
在當前的教學中存在一種現象。一些教師只重視寫作前的指導,忽視了寫作后的評講、修改、交流。即使一些教師對文章非常認真地批改,但對學生來說卻無濟于事,學生拿著作文本,只是看一眼分數就把作文本放在書包里了,使教師的評改毫無功勞。因此,老師和學生都要對文章進行評改和互動交流。好的評改方法有:首先教師評改引路,然后逐漸放手,讓學生集體評改、小組合作評改、自評自改、家長評改。引導學生評改作文時要認真修改其中的字、詞、句,指出文章中寫得精彩的部分,對于文章不足的地方,就當面指出,讓寫作的學生修改或者評改人幫其修改。評改完后教師就拿幾篇典型的作文出來,對比修改前和修改后的作文有何不同。通過評改,學生學到優美的語言、巧妙的構思等。這樣就培養學生欣賞美文的能力和評改作文的能力,改變了在作文教學中存在的“老師批改作文,學生看評語”的現狀,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了學生主動寫作的一種方式,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以上是我從事農村作文教學中的幾點看法,我深深認識到學習語文,重點是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要多說多練,注意積累素材,重視多項評改,互動交流,這樣就提高了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寫出的作文就圓潤豐滿了。
寫作能力是小學生需要重點掌握的基本能力。對于農村語文教師來說,要不斷探索提高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新途徑、新方法,結合農村小學實際教學情況,為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文燕.妙筆如何生花——對提高農村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探微[J].新課程(小學),2017(4).
[2]趙國云.怎樣有效提高農村小學生寫作能力[J].語文學刊,2015(23).
[3]馬利生.怎樣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寫作能力[J].好家長,2014(35).
[4]閆薇,李冬冬.提高農村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教學策略[J].文學教育(中),2014(4).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