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皓
摘 要: 本文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結合《出納實務》教學改革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以轉賬支票支付結算流程為導向引入情境教學理念,設計以學生能力為本位的學習任務與活動,通過對學習任務的實施來提高學生的綜合性能力。
關鍵詞:能力為本位 轉賬支票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9-0136-02
一、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模式
1.能力的本質
能力是完成任務必備的技能、知識、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產物。良好的工作效能體現在環境和社會實踐中時還應涉及到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個人能力。因而在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的同時,還應兼顧培養學生的綜合性能力。
2.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意義
以能力為本位就是根據學生今后工作需要運用到的能力作為教學目標,企業需要用什么知識課堂就教什么知識,將職業崗位所需的關鍵能力融入專業教學體系,增強學生就業競爭能力和職業能力,保證職業能力培養目標順利實現。
二、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活動
1.創設實境情境作為學習框架
中職學生對出納這一職業相對陌生,難免會對需要識記的理論知識因為難以理解而產生厭倦情緒,這時就需要教師有目的地創設一個真實、形象的工作情境出來,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枯燥的理論知識,讓學生看到所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促進學生將學習遷移到實際工作環境中,以真實的崗位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學習活動,寓學于樂,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設計針對綜合性能力的學習活動
通過設計定義不明確的學習任務去發散學生的思維,學生通過復雜、活躍的思考,從不同的角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為促進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及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策略促進學生更為主動的學習,提高他們的參與性,與此同時深度消化教學任務。
3.規劃靈活性學習
靈活性學習即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方法、資源(各方面如:數量、內容、次數)給不同能力、不同興趣、不同傾向的學生,確保所有的學生,不論學習能力、興趣、傾向都能達到最基本的水平,而給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發揮他們的潛能。教師進行分組教學,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問題從而為需要額外幫助的學生提供幫助;讓中等生穩中求進;讓優等生超前學習或制定更高的標準。通過規劃靈活性學習來改善學生的學習體驗,為學生提供更多機會、便利與個性化,從而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習。
三、轉賬支票的填制教學設計
1.教學分析
支票是經濟往來中最常見的支付習慣之一,轉賬支票的填制是出納必須掌握的技能。課程教學對象為會計專業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已學習了現金支票的填寫。筆者以出納實際工作為主線進行教學設計,力求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全員參與成為課堂的主體。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轉賬支票的填制要求是知識目標;正確填制是能力目標;嚴謹務實的職業素養和團隊合作精神是情感目標。其中填制要求是教學重點,正確填制是教學難點。
2.教學法設計
遵循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和能力發展規律,由淺入深,將感性和理性相結合,以理實一體化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法。首先將學生分成4人一組的若干小組,發布任務,要求學生根據微課內容,寫下轉賬支票的填寫要求,學生通過分析、討論、匯報、互評和教師點評這五個過程,明確轉賬支票填寫時的注意事項,掌握轉賬支票的正確填寫方法。
案例教學法。利用實際工作中的真實合同作為典型案例,學生通過分組討論、總結成果、學生互評和教師點評四個環節,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復雜的實際工作中,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往工作實踐的遷移能力,與工作崗位緊密相接。
模擬訓練法。在出納實訓平臺上發布課堂練習,以實際工作任務為驅動,體驗真實業務。通過智能答案比對引擎,1秒鐘反饋執行錯誤的業務點,學生根據錯誤提示,找出原因,修改更正,直至全部做對。通過仿真平臺的訓練來達成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目標正確填制轉賬支票。
3.教學實施
課前:提前一周發布任務“愛的轉賬”。學生平時住校學習很少回家,借此機會送媽媽一份母親節禮物。在此之前先在微信群中發布轉賬攻略,學生根據攻略提示辦理轉賬,并將轉賬信息保存下來。
課中:首先根據課前任務反饋,有針對性答疑解惑,利用趣味問題勾起學生回憶轉賬過程,鼓勵學生探索問題尋求答案。
3.1觀看視頻 導入新課
通過3D虛擬場景讓學生感受支票使用工作流程,直觀的職場感受可以減少學生對出納工作的陌生感。學生觀看視頻后,小組成員在小紙片上羅列轉賬支票的填寫要求,之后教師再展示完整的填寫要求,并將微課堂“小出納的銀行日常-轉賬支票”推送到每位學生的手機上,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3.2任務導向 角色扮演
根據課前準備的轉賬信息,編寫一張轉賬支票,填在課前下發的空白支票樣本中。以4人為一個小組,根據各自自身優缺點,做出恰當分配。生生互動,相互討論之后,選出小組中最佳作品,利用平板電腦將學生作品同步投影到屏幕,師生共同交流探討,根據學生的填寫情況實時解決問題。
3.3典型案例 二次填寫
教師展示實際工作中涉及到的真實合同,學生根據合同的有關信息進行二次填寫,兩兩合作,搭檔互查。在掌握了知識技能的同時,組織協作、溝通表達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鍛煉和發展。
3.4模擬實訓 交互反饋
在出納實訓平臺上發布課堂練習,學生可以進行仿真模擬練習,感受真實的業務。教師可以隨時登錄平臺在線查看學生的訓練次數和成績,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給出指導評價。
3.5總結評價 布置作業
利用QQ的統計功能,發布知識學習調查問卷進行網絡投票,統計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教師根據學生課堂表現和反饋數據,在質量上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按照學生的接受程度,分層布置作業。
課后:學生可以將實訓平臺的統計數據,發送給企業導師進行審核,得到企業導師的評價和認可。當學生進入校企合作企業時,企業導師能夠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分配相匹配的實際業務,進行真賬實操。
《出納實務》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課程,其教學任務必須來源于企業實際,但學校的教學又不完全是實際工作的復制,因此,教學設計就應該從真實業務中提取能力型的教學目標作為學習任務,來滿足學生在課堂上接觸真實工作任務的目的。職業教育應立足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加強理論結合實際的運用,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性,創職業教育優質教學。
參考文獻
[1]劉青,鄧寧,張虹.會計創新性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財會月刊,2011(2).
[2]魏新民.對德國能力本位職業教育教學觀點的解讀[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