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白
摘 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陳舊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要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構建平等、和諧、開放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進而提高他們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創新教學;漫談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2-011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2.073
在農村由于專業英語教師的缺乏,擔任英語教學的部分教師可能是非英語專業的或其他代課教師。他們的口語不標準,另外由于教學條件差,學生在聽力方面也得不到很好的訓練。根據這一情況,我認為必須改革英語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從加強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入手,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一、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為教而教,學生為分數而學,教師主宰課堂,學生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成了任人擺布而不會思考的“木偶”。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厭學、逃學。教與學是雙邊關系,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要最大限度地發揚課堂民主,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創造生動活潑的氣氛,讓學生愉快思考、主動探索、大膽質疑,敢于標新立異。再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巧設問題,善設疑點,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的天地,說己之欲說,寫己之欲寫,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這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去表現,他們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就越強,學法越主動、越靈活,并富有創造性,學習效果就越佳。
二、提高學生聽力技能的幾點做法
訓練聽力的課堂教學形式,可分“泛聽”和“精聽”兩種。泛聽在語法項目、詞匯等方面沒有特別的要求,一般選用淺顯易懂而又富有趣味的材料,從而使學生在較為輕松的條件下,通過對語言材料的自然接觸,增加語感自然地發展聽力。
精聽是課堂聽力訓練的主要形式。精聽的材料可以是一些句子,也可以是對話或短文,在選擇上要注意難易適度,最好同課文在內容上或語法項目上有所呼應。更重要的是要考慮材料本身適宜采取哪些練習形式。因為精聽總是和一定量的口頭、筆頭練習結合起來的。精聽時常用的練習形式可以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聽音模仿。在教授新內容時,可讓學生先聽兩遍錄音,仔細揣摩句子的重讀、弱讀、失爆規則,然后再模仿跟讀。起始階段訓練學習音素和單詞時,要注意聽辨發音相似的易混淆的音素、字母、單詞和數詞等。二是聽寫和聽寫填空。聽寫的材料可以是句子或短文。聽寫時,教師朗讀的第一遍和最后一遍應該是正常語速,要讓學生聽懂意思之后,再逐漸寫下。聽寫填空比較容易一點,給學生一篇留有空格的短文,讓他們聽完后填空,也可以是一篇不完全的對話。三是聽音答問。讓學生就所聽的句子、對話或短文回答問題(筆頭或口頭),聽音時要根據問句的不同來確定不同的聽重點。聽音答問旨在培養學生的語義理解能力,需要注意所聽內容的語調、語氣、重音和停頓在表情達意上的功能,以及對詞句表層意義和深層意義的理解。四是聽音判斷正誤。學生聽了一篇短文之后,教師給學生一些書面句子,要求判斷True or False。五是聽音復述。學生聽完一篇課文錄音后進行口頭復述,也可以聽后書面敘述。教師在進行課文教學時,也可試著讓學生聽完課文錄音后復述課文的主要內容。六是聽音勘誤。教師朗讀學生已經比較熟悉的課文,有些句子有意讀得與原句在事實上不相符,如數字、日期、方位、人物等搞錯,要求學生聽到這樣的錯誤就說“Stop”,這樣,可訓練聽力的敏感性。
培養學生聽的能力就要了解聽的心理過程,理解聽的特點,要明確聽的目的,培養聽的興趣,要讓學生有良好的聽音習慣。另外還要注意聽力材料難易要恰當,只有這樣長期不懈地堅持聽,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
三、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抓好英語課堂的“角色扮演”
教師可讓學生扮演一個角色,如警官、售貨員等;設想一種情境,如購物、晚會等,在這樣的情境中進行模擬交際訓練。課文閱讀可采用扮演角色的采訪活動,請一位學生扮演課文中的主人公,其他學生向其提問。在學習一個對話之前,可采用自由扮演角色的活動,讓學生預習對話,讓大家討論角色可能會說的話,再分別擔任不同的角色進行自由練習,然后請幾組學生在全班表演;也可把全班分成不同小組,給每一組分配不同的情境或角色,每組在課后分別準備,以便在下一堂課各組輪流表演。
在培養學生說英語的能力的時候,首先要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培養他們大膽開口的習慣。很多學生都覺得說英語很困難,怕講錯引起同學的譏笑。這時教師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和勇氣,教育學生不得譏諷開口有困難的學生,使他們盡快度過開口關。在說的訓練中,要注意使用得體的語言,正確地掌握談話的場合、對象和對方國家的風俗習慣。
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巧妙運用“順口溜”教學
為了突出英語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可采取興趣式教學法,讓學生輕松地去接受并運用所學知識,把比較有代表性、實用性的知識點編成順口溜,讓學生理解、記憶。例如,當學生學了各種英語時態后,有不少學生對各種時態的構成容易混淆,特別對于一般現在時和一般過去時,還有現在完成時等時態最容易出現錯誤。如:The girl doesn't has breakfast.(應該把has變成動詞原形have);Did you saw a film last night?(應該把saw變成動詞原形see);He doesn't his homework.(doesn't、后面應該加動詞原形do),等等。因此,可以教給學生關于運用各種時態的“順口溜”如下:一般現在時,三單要注意;動詞作謂語,勿忘加一s;一般過去時,牢記不規則, 動詞作謂語,需要加一ed;一般將來時,will后v形式;shall何處用?第一人稱時;一般疑問句,助詞往前提;過去將來時,頭腦要清晰;will變would,保證做對題,shall變should,一對孿兄弟;現在進行時,be后v.-ing,變成問句時,主語前用be,要變否定式,be not要牢記;過去進行時,was,were別忽視,問句、否定句,be not伴隨你;現在完成時,have(has)助動詞,過去分詞在后,記住很容易;規則動詞一ed,不規則熟記;過去完成時,與上稱兄弟,have,has變had,保險沒問題。各種構成式,輸人腦海里, 善于動腦筋,可別死學習,人腦學電腦,巧學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