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華
摘 要: 語文是小學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育可以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打下基礎,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并改進教學方法,用科學先進的教學思想指導教學實踐,切實增強小學語文教學效果。老師要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留給學生自由交流和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獨立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樂趣。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師生互動 自主學習 學生評價
小學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語文教育更是我們學習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我們必須十分重視這一階段的教與學。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是開展教育活動的關鍵,同時是我們的職責。為了增強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必須堅持現(xiàn)代教育理念,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完善。
一、建立有效的師生互動
為了建立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師要轉換其角色,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成為師生良好互動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者、交流機會的提供者、積極師生互動的組織者及學生發(fā)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因為教師對學生的作用和影響只有通過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和反應才能產生積極的作用。教師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觀念,尊重學生,全方位地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通過教師的“教”喚起學生的“學”,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其實,適當?shù)刈寣W生上講臺做“小老師”會對語文的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們應該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不服輸?shù)乃枷耄屗麄冇斜憩F(xiàn)的機會,如果給他們一個上臺當老師的機會,那么他們所做的準備工作一定是平時的幾倍。如我在上《白雪公主》這一課時讓學生當老師,而且由誰上是臨時抽簽決定的,并要求學生要評出最佳的“老師”,結果是抽到的同學盡力當好“老師”,而沒抽到的同學則盡力做好“評委”。他們所準備的資料都非常充分,可以說課還沒上,他們就已經(jīng)把課文研讀幾遍了。在這里,老師的作用只是在學生講完后進行評價。
因此,語文教學需要教學互動。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運用教學“互動”促成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是一門學問、是一種藝術,是《語文課程標準》人本思想的要求和體現(xiàn)。語文教師若合理加以運用,定能促成學生自主探究性人格的形成,語文教學將更生動、實用、有效。
二、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課堂教學之前,老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符合小學生的實際,做到從簡到繁、由淺入深,經(jīng)常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還可以設計一些有開放性和啟發(fā)性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方法上,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教學內容,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育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此外,老師也要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留給學生自由交流和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獨立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營造良好的氛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任何事情只有投入其中才可能有所收益,要投入就要有投入的動機。學生學習的動機有外在的和內在的之分,內在的動機如:強烈的成功欲、興趣、愛好及保持成就感的需要等;外在的動機如:他人的要求、環(huán)境的約束、社會認可的指向等。有動機的學生能夠自覺投入學習過程,對于許多缺乏學習動機尤其是內在學習動機的學生來說,可能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投入學習。在實際課堂中,我們努力把教學內容設計得有趣些,激起學生強烈的興趣,引導學生投入學習。
提供材料,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學生的自主學習必須借助一定的材料,學生學習之前,根據(jù)教學內容,切合學生實際有意識地準備探索材料,讓學生在精心設計的材料中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巧設課堂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優(yōu)質的問題設計,是直接引導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也是課堂教學高效開展的手段。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預設的目標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教師的提問實現(xiàn)的。可見問是教師有效引導常用的方法之一。
三、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真正落實,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被壓抑,這是當前師生關系中最突出的問題。為此,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展開,應努力體現(xiàn)開放性,應在教學活動中提倡探索,鼓勵創(chuàng)新,保護學生的求知欲望。課堂教學中可采用“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等等。提倡真理面前師生平等,使學生敢于各抒己見,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需要教師更好地發(fā)揮主導作用。沒有教師的教育創(chuàng)新,沒有教師創(chuàng)造力量的充分釋放,很難談得上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過程,從本質上說是教師創(chuàng)造帶動學生創(chuàng)造的過程,因此,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并通過教師的創(chuàng)造帶動和提升學生的主體性才是正確的道路。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途徑,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努力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激發(fā)他們探討和發(fā)現(xiàn)知識的熱情。只要老師心中有學生,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fā)點,積極為學生服務,就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提出新問題,及時調整教學進展和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悟性和智慧。
四、學生評價
課堂中教師真誠的贊美、恰當?shù)脑u價會讓學生如沐春風,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從而調動自己內在的學習需要,參與課堂。如:在對課文人物的性格方面的評價采取學生暢所欲言的方式上課,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就行,板書沒有固定的模式,在課堂上盡量用學生說出的詞語和句子作為板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真誠地鼓勵每一個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樹立其自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精神積極飽滿,才能在課堂中充分參與自讀、思考、質疑、認識、練習等獨立活動,讓學習活動成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學過程成為“立體的結構”,從而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同對方的交往而不斷地自我建構、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
總之,語文教師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若能合理運用教學“互動”促成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并合理評價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定能促成學生自主探究性人格的形成,語文教學將更生動、實用、有效。
參考文獻:
[1]劉文峰.如何創(chuàng)設小學語文高效課堂[A].2016年2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6.
[2]孫曉忠.關于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的探討[A].第四屆世紀之星創(chuàng)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2016.
[3]胡格寧.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突破重難點[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二卷)[C].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