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暖



【編者按】:2017年實案選登欄目依然堅持規范教學設計的基本流程,規范教學設計需要考慮目標設計、課的結構設計、內容設計、過程設計、意圖設計、安全設計等問題。目標設計要以課程標準為依據,細化分解形成從課程標準到課時目標的設計體系,研究目標的可達成性、可測量性以及基本的表述規范性;課的結構隨時間的展開分準備、基本和結束三個部分,更重要的是橫向結構,即,教學組織形式展開的空間組合方式以及教學內容和目標之間的內向結構的高度統一。內容設計關注兩個重點:一是教學內容的把握,要求教學內容符合學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和運動基礎。二是關注單元教學內容的連續性問題,要在設計中有所體現,要求從單元的來龍去脈、歷史過程、未來方向綜合把握。過程設計、意圖設計是作者自身要解決的問題。安全設計包括練習時間、次數和運動負荷控制,均要數出有據,源于實踐,不能憑空想象,閉門造車,隨意設定一組數據。
關鍵詞:水平四;腳內側傳接球;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1-0046-03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新課程標準《體育與健康》初一年級足球教材內容為依據,堅持“健康第一”和素質教育為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運動需求和運動體驗,使每一位參加足球學習的學生都得到鍛煉并獲得運動樂趣,確保每位學生受益。努力營造一個寬松、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將學生的興趣貫穿于課堂的始終,為學生的終身體育奠定良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是初一年級學生,這一年齡段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初期,好學、好動、模仿能力強,但注意力容易分散。男生對足球這一運動有較濃厚的興趣,但是女生平時對足球技術接觸的比較少,足球基本功較差。因此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作用,引導學生接受正確的技術動作,加強下肢力量練習,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材分析
教材為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體育與健康》七年級教學用書,足球項目的教學是七年級(水平四)基本教學內容之一,主要以發展學生的足球興趣為主,掌握足球的基本技術,對停球、運球、傳球等基本技能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并能通過各項足球實踐活動,發展學生的心肺耐力、力量、速度、靈敏素質等,促進身體全面發展。
【點評】:本課教學內容是腳內側傳接球練習,整個設計中傳球練習有層次感,從不同的腳和球的部位認識開始,用“不倒翁”練習器,讓學生感知球和腳的部位,對于足球基礎差的學生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手段。值得商榷的是,在強調傳球技術動作的同時,要關注學生停球的動作,設計中對停球技術要求跨度過高,有很多學生在課中將無法順利完成設計中的練習,此時需要適時的分層練習,可以將學生分成:踢“不倒翁”的一組,兩人一組對傳,強調停球穩,四人一組跑動傳球一組,強調傳球的準確性和動作的連貫性,顯然設計中分層不夠及時。反思中提到的射門小游戲,設計沒有體現,出現練習的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