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群
摘 要 在上課前熟悉課程標準,吃透教材,了解學生,在充分備好課的基礎上才能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確保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 備課教學 教學反思 課程標準
Abstract Familiar with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before class understand material,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based on fully prepared lessons to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teachers in the limited teaching time, the main role of the students,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actively, to ensure the high quality to complete the teaching task.
Keywords lesson preparation teaching; teaching reflection; curriculum standard
眾所周知,備課就是教師在上課之前所做的各項準備工作。它是我們教師職業中最習以為常,然而又是最為重要的工作。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的對象是千變萬化、活生生的學生,要想把教材中的知識變成他們的財富,使學生能夠喜歡我們所教的課。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必須要掌握備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認真鉆研備課藝術,努力備好每一堂課。現結合筆者十余年來的教學工作,以及教學感受,談談五年制高等職業學校新教師在備課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 備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是教學指導性文件,是編者編寫教材的依據,是我們一線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也是檢查教師教學效果、評估教學質量以及升學考試命題的依據。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學習該標準,從而明確教學的任務,理解教學的要求,認識所教內容的地位與作用,把握教學中必須注意的問題,即平時備課要嚴格對照課程標準,這樣才能使課標的精神貫徹于整個備課過程的始終。
在參加省里新教材培訓時,編者在對教材進行現場說明時,時時強調新教材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編寫的(中職數學稱為教學大綱,而五年制高職稱為課程標準)。在培訓的第三天和第四天是江蘇省數學“兩課”評比展示(兩課是指省級示范課和省級研究課),觀看現場視頻。選手們采取說課的形式,每位選手都會說到教學目標,而專家們現場提問時經常會提到,課標對這一節的認知要求是什么,是了解、理解還是掌握。部分選手就把有些教學內容的認知要求理解得有所偏頗,筆者從教十余年以來,雖然也知道重視備課環節,但是卻對備課標(大綱)這一環節重視程度仍不夠。
一般情況下,教師均需要遵循課程標準進行備課。同時,教師備課也是需要與時俱進的。比如,把課題或教學中的成果補充進課堂,是允許的;把一定的教學內容進行壓縮,為學生提供更多自學的空間,也是課程標準所允許的。其次,教師備課需要按照本學科的教學進度表進行,以保證教學計劃的實施,避免在教學過程中快慢不均的現象。
2 備教材
備課要認真鉆研教材,它是整個備課過程的主體部分,這一點大家都很清楚。首先要掌握所授教材的基礎知識和本質內容,明確教學的任務;其次是根據課標,分析清楚教材的重、難點和關鍵點;再次是熟悉教材前后章節內容的相互關聯之處。即先通覽教材、然后分析教材、最后融化教材。同時廣泛閱讀有關教學參考資料,上網查閱資料(網上的教學資源是最豐富的),對教材進行適當的補充,即通常所說的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這樣就能在上課的時候做到用著教材卻又跳出教材,擺脫教材的束縛。
3 備學生
備課一定要備學生,從某種意義上說,備學生比備教材還要重要。承擔了教學任務之后,要盡快的了解所帶班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思想狀況、情感意志等特點。重點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學習習慣等。既要對學生作個別的了解,又要對全班學生進行整體的分析。比如說我校高職和中專班的學生情況不同,會計專業和商貿專業的學生的入學分數不同,原有的知識基礎、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也不盡相同,備好學生之后,才能對癥下藥,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適當調整教學內容。
此外,一定要尊重學生,善于發現職業學校學生的優點和一點點的進步;注意在感情上與他們溝通,使他們愿意和我們接近,愿意向我們訴說包括學習在內的一切苦辣酸甜,這樣,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其實從學生聽課的神情及一些動作也能洞察學生的心理。總之,我們應該重視對學生的了解,且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當然,備學生、了解這些教學對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們認真對待。
4 備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法和學法的統一。通常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比如,對理論性強、難度大的內容,可以選擇講授法;對學生依靠已掌握的知識,能學懂的內容,選用自學指導法;對疑難性大的內容,選用討論答疑法等。總之,應該根據具體的教學目的和任務、教材內容的特點,學生和教師自身的特點進行綜合比較,靈活運用。選擇的教學方法只要有利于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尤其是能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動腦、動口、動手,積極主動地學習,自覺地參與學習過程,便是適合的教學方法。
5 備課堂提問
幾乎每位教師都會把課堂提問當作教學環節的主要部分,那么在備課時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所設計的問題要盡量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注意問題的有效性,可以站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設問,可以將學生已有認知作為新知的生長點設問,把學習任務不斷的轉移給學生,總之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6 備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在備課的同時,要對板書內容、形式進行設計,注意板面層次分明,條理清楚,重點突出,以便于學生把握教材的重點,抓住主干。
7 備作業
教學任務的完成,既要依靠學生課上的學習,也取決于學生課后的練習與作業。結合學校的實際教學情況,兩節連上,沒有輔導課,所以布置適量的作業是教學環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內所學知識的理解、記憶與應用。因此,備課時要根據學生實際水平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布置作業,精選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問題,使學生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除了以上備課的幾個環節之外,筆者覺得還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在課堂中根據需要作適當的調整。備課不僅是課前的事情,在課堂上其實仍然需要繼續備課。課堂上,學生的知識在不斷地生成,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知識的生成和反應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和方法,從而使學生在我們的引導下,在學習探討的氣氛中,迸發靈感,生成自己新的智慧。
(2)及時的進行課后教學反思與總結。自我反思和總結是教師自我發展的有效途徑。上完課,這節課并沒有完全結束,課后我們還需要靜下心來進行反思,可以將課前的設計與課堂的實施作一番回顧和比較,總結成功之處與不足之處,同時可以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和建議,最好將心得寫下來。這是最真實的教學手記。有老師曾經說過:“認真寫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會成為優秀老師;但認真寫三年教學反思的人。必定會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說不定還能寫出一個專家來。”我們學校統一的教案表格中就有教學反思這一欄,這一環節已是我備課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
(3)撰寫教案和講稿。教案有統一的格式,它是對課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進行的整體設計,是簡案。講稿是對課堂教學內容與活動的具體表述,是詳案。
(4)參與集體備課,多向老教師請教。集體備課是一種智慧的結晶,任課教師之間可以取長補短。每周四下午是我校的教研活動、集體備課時間,我一般都是在這個時間段向老教師請教問題。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做好備課是教師站好三尺講臺的基本功,要想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優秀教師,就必須將備課工作做到扎實有效、盡量充分,這樣才能掌握課堂的主動性,更好的駕馭課堂,做到有備而無患。
參考文獻
[1] 丁錦輝等.《有效備課》叢書.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6.
[2] 吳亞萍,王芳.備課的變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 王平忠.有備無患:談如何備課[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0(5).
[4] 沈顯生.教師備課規范化要求探討[J].中國大學教學,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