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浩++周玉
摘 要:該文以構建高校創新創業團隊,創立建研社、緣建社、雄風建模協會、測量協會、建安社5家學術類專業社團與技能大賽之間的互動機制為基礎,一方面探討團隊、社團的建設是如何促進省、市級大型職業技能大賽的高質量順利進行;另一方面研究職業技能大賽的舉辦如何促進團隊、社團的培養,如何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創造更多的專業成果,以互動機制為平臺構建高職大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的理論體系。
關鍵詞:科技類社團 技能大賽 互動機制 職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0(c)-0181-02
職業技能大賽是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學生提升綜合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針對高校大學生職業技能培養問題,筆者通過調查走訪,以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探究科技類社團和職業技能大賽互動機制作用下對高職大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的途徑。
1 科技類社團與創新創業團隊的情況
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學院現在有建研社、緣建社、雄風建模協會、測量協會、建安社5家學術類專業社團,他們各自都有自己社團主攻的專業研究方向,也有自己開發的專業品牌特色活動。
(1)建研社。現階段建研社的主要專業方向是建筑模型的信息化,即對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系列軟件的深化學習。在學校,像Revit、魯班土建這兩種屬于BIM系列的建模軟件,是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作為一門課程來學習的,在該專業大學二年級的時候開始學習。但是,作為建研社的社員,從大一入學選拔過后,便開始了對這種系列軟件的初步學習。從最基礎的建筑識圖開始,到CAD軟件的畫圖,到最后用BIM系列軟件建立立體建筑信息模型,每一步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之中大部分的基礎學習和練習掌握的過程,是由高一級的學長學姐帶領,學校給提供專門的機房,社員每個晚自習時間和白天空閑時間都可以過去進行對軟件的熟練操作。經歷大一一個學年兩個學期的努力,對一些基本的BIM軟件技能,建研社的社員已經能做到了一個很好的掌握,進入大二,有專門的課程針對該系列軟件,有專業教師進行授課,對BIM系列軟件進行深層次的學習。經歷大一、大二的兩個學年,建研社的社員在同級學生中對該系列軟件的熟練水平有很明顯的提升。
(2)雄風建模協會。該協會是在對建筑力學知識進行一番深入地提高之后,運用結構力學知識,建立一些力學模型,像各式各樣的橋梁,在一定的力學知識的背景下,建模協會探討和設計出許多的力學模型,供同學和老師參觀和分析,提高協會成員的自主創新能力。建模協會的自主學習過程也是利用課外時間對力學和結構專業知識進行“一幫一”學長式的培訓,專業老師的再指導,逐步強化,使結構設計和模型制作能提升到一定水平。
(3)測量協會。測量協會以建筑工程施工測量為主,中堅力量是建筑工程技術學院的測量專業學生,具備把測量技能發展成高精尖技能的基本能力。測量協會招收人員也是從大一入學開始,從最基本的測量理論知識進行集體學習,學校為學生和社團協會免費提供經緯儀、水準儀、全站儀等測量儀器的租借。老生帶新生,教師指導老生,一步一步地前進,層層地選拔,測量協會塑造出了一批高水平的測量技術人員。在周末,校園里隨處可見正在測量的學生身影,協會成員的測量場景是點綴校園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4)緣建社。緣建社的主要專業方向是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專業基本課程進行輔助性的學習。像建筑識圖、CAD繪圖等,從新生一入校,就開始從最基本的識圖符號著手,層層深入,在學校提供的自習教室或者機房中進行不斷練習,將基礎的知識層層深入地充實、擴展,加深對課堂學習知識的鞏固。
(5)建安社。建安社主要探討研究的專業方向是建筑安全。從近年來的建筑行情來看,建筑安全已經越來越被工程施工現場所重視,建安社社員對建筑安全進行研討從而加深了學習,為他們的就業提供了一條可行的路。
在建筑工程技術學院還成立了一支以創新創業為主的學生組織——創新創業團隊。創新創業團隊有兩個分支:創新團隊和創業團隊,兩個隊伍都有自己的專業指導老師,在老師的指導和引領下,團隊成員結合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創新發明、申請專利、在大學生創業園區進行的創業體驗和實踐。
2 構建科技類社團與技能大賽之間的互動機制
在結合科技類社團和團隊的組織管理模式下,探索一種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互動機制。從前文提及到的社團自身的發展狀況來看,各家社團都在自己的領域中取得了明顯的成績,培養出了各自專業領域中的精英,職業技能大賽則是最好的依托平臺,組織科技類社團里優秀的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科技競賽和職業技能大賽,使學生的專業知識得到充分展現,同時職業技能大賽也能促進學生進一步尋找自己的不足,進而能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3 在互動機制作用下提升高職大學生職業能力
創新創業團隊從去年成立到現在,已經有許多同學取得國家發明專利,還有同學獲得了全國發明杯大賽獎項。在創新創業中鍛煉了團隊成員的勤于動腦、親自動手的能力。在創新中是對新科學、新發明的實踐,對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得到明顯提高,在今年幾場的公司專場招聘會中可以明顯看出,擁有國家發明專利證書,非常受到企業招聘人員的青睞。
兩年的辛苦路,讓創業團隊的成員嘗到了創業的艱辛,在校創業成功者積累了成功的經驗,失敗的隊員也有了一份教訓的砥礪,在將來人生路上,他們都有了一份寶貴的經驗財富。
建研社成員在對BIM軟件的熟練掌握中,擁有了自己的一技之長,有的社員和老師一起完成施工項目模型建立,還有的企業直接找社團給他們做項目,提前與社團成員簽約,畢業之后到企業工作,這是社團對定向人才培養的一個成功實踐,更重要的是學長式的教學給這些社團成員之間增加了很深的感情,加強了團隊協作能力。雄風建模協會對力學建模的探索,使得他們對結構力學和設計見解深刻,在這種互動機制的作用下,將來對自身工作或者往更高的結構設計方面的學習和發展大有裨益。在進軍全國大學生測量技能大賽的進程中,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的比賽隊總是博得喝彩,其測量技能的高水準高能力和測量協會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刻苦訓練是分不開的。測量專業的同學借此機會為自己的能力做出了證明,也為自己就業鋪好了路。
建筑識圖是基本功,緣建社在互動機制作用下對接的是“魯班杯”全國高職高專建筑識圖大賽,在層層選拔中,社員的建筑識圖能力明顯提高,提升了將來就業的競爭力。
建筑安全方向的畢業生正逐漸被企業大范圍錄用和著重培養,建安社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科技類社團和技能大賽的互動機制作用下,充分提高了高職大學生的職業能力,對高職大學生專業技能、職業素養、實踐能力等職業能力的培養起到了較大的助推作用。這種互動機制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免費提供場地、儀器、教室等有利資源,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不僅提升了高職院校大學生的職業能力,更提升了高職大學生未來就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方旭東,張茜,李剛.學生科技社團與技能大賽互動機制及實踐研究[J].天津化工,2015(4):106-109.
[2] 李國平,陳伯云,李新平.大學生專利創新能力的培養[J].集團經濟研究,2004(4):90-91.
[3] 李九生,裘國華.以專利為載體的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科技世界,2015(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