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其芳
摘 要:圖片、漫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學資源。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巧用各種圖片或漫畫這一“高效法寶”助力歷史教學,激發興趣,鞏固記憶,增強理解,促進互動,讓歷史課堂高效實質、豐富多彩、趣味盎然。
關鍵詞:歷史教學;圖片;漫畫;高效課堂
“左圖右史”“索象于圖,索理于書”“即圖而求易,即書而求難”,這些古人的名言說明了各種圖片、漫畫是十分重要的教學資源,如果利用得當,小小的圖片、漫畫可以成為實現歷史教學高效的“有力法寶”。如何有效利用圖片資源助力歷史教學呢?
一、以圖激趣,激發學習激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效歷史課堂源于學生對歷史學習的濃厚興趣,教師可以適時利用教材中的,或者提前精心搜集的圖片、漫畫,為歷史課堂創設一種形象、生動、直觀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
比如,在學習《戊戌變法》一課時,我引用課本上的“時局圖”勾起學生觀察與思考的興趣。學生結合圖中的“熊、豹子、老鷹”等動物揭示出帝國列強想瓜分中國的野心和已經瓜分的歷史事實,激起了學生的愛國熱潮,學生紛紛探究“如何才能阻止列強的瓜分行為,維護國家主權”,為“戊戌變法”的“登臺亮相”做好理性鋪墊;再以文人舉子紛紛提筆“公車上書”的漫畫向學生展示出仁人志士的報國之心,讓課堂一時彌漫著愛國主義的精神氛圍。
二、以圖固記,夯實理論基礎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所有的感官中,視覺感官的感受能力最強,人們的學習有83%左右是通過視覺進入大腦的。在歷史教學中若能實現圖片、漫畫與基礎知識的有機結合,就能通過圖片、漫畫的直觀視覺幫助學生抓住基礎知識的記憶核心,理清歷史知識間的關鍵聯系,增強學生對歷史記憶的信心和勇氣,為后期學習和應考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
在學習《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時,為了幫助學生當堂識記我國的各種科技成就,為歷史、政治的跨學科應考打好知識基礎,我就以“圖片、漫畫、文字”圖文結合的形式展示了“交通、科技、教育” 等領域的成就,并拓展到“信息技術、生物、航天、自動化”等領域,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其加深對知識的記憶鞏固。
三、以圖導思,發展歷史思維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直觀生動的圖片或漫畫來陪襯抽象的歷史概念或專業術語,就能促進學生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的融合,以學讀圖,以圖導思,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在圖畫的特征中有效解決“難以理解的知識疑難、相似相異的歷史知識、時間跨越較大的歷史事件”等歷史學習難題,構建縝密的歷史知識體系。
在《內戰烽火》的學習中,為了引發學生對“重慶談判”實質性的認知,我展示了“抗戰勝利”的圖片資料以及當時國民黨有關人士在報紙刊登的“攘外必先安內”的言論,引發了學生對“重慶談判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中共的對策如何”等問題的思考,讓歷史課堂學習有了深度和廣度;通過抗戰勝利國內形勢圖、美軍飛行部隊支援國民黨軍隊等圖片或漫畫引導學生抽絲剝繭,揭示出國民黨發動內戰的險惡用心,有效地揭示了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培養并提升了學生的歷史觀念。
四、以圖促論,培養創新思維
圖片、漫畫由于沒有文字限制,有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特性,能有效啟迪學生的求異發散思維,引發高質量的小組合作與互動探究,在知識的共享中加深學生對圖片、漫畫所蘊含的歷史知識的理解;在知識的碰撞中形成新的觀點,促進動態課堂的形成。
學習《鴉片戰爭》時,我向學生展示了“虎門銷煙”的漫畫,并提出問題“虎門銷煙是‘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你們認同嗎?”學生一片爭論,有的說“是”,有的說“不是”,一時難以定論。我引導學生“何不相互交流,以求集思廣益、求同存異?”在漫畫與問題的引導中,“無禮”爭辯銷聲匿跡,各抒己見、相互探討成為課堂的主旋律,最后學生經過對課本的研讀、互動合作探究,“虎門銷煙是鴉片戰爭的導火索,是直接原因;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是其根源”的結論創新生成。
在歷史教學中,合理地利用各種圖片、漫畫資源能集中體現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順應中考歷史命題趨勢,增強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可以減輕教師的備課壓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郝玉磊.淺議歷史圖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學周刊,2015(15).
[2]李雪芳.淺談歷史圖片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高考(綜合版),2015(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