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倩
【摘 要】《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教師可從興趣、習慣、教學情境、過程、方法等各方面去激勵學生全身心地自覺地、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以此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自主學習;語文教學;習慣;方法;創設情境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育應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注意開發人的智力潛能,發展學生的集體精神,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成長。根據這一觀點,提出了自主學習。所謂自主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覺、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自主學習是學生實施主動性教育,使他們主動、自學地進行學習,同時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探索、創造精神,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面對希望與挑戰共存的嶄新世界,面對“知識爆炸”的二十一世紀,如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方面,我有了下面幾點粗略的認識: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我們常說: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只是外因,學生才是教學中的核心——即內因,外因要通過學生這個進行內因才能起作用。教師應想方設法讓學生自己主動學習,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在語文教學中,如果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沒有興趣,就談不上“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只有當學生以極大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才能使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起來。教師要注意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的語言、動作、神態要讓學生感到可親、可信。并且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勵學生不斷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對學生多給予些鼓勵性的評價,對學生的回答不要急于給予肯定或否定,多問些“為什么”。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在思考問題上多些指導,慢慢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鼓勵學生不懂就問,通過思考自己解決難題,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更濃了。因此,教師要著力于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學生一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積極地、主動地獲取知識。在語文教學中,我是從以下六方面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1.課前預習時邊讀邊畫出文中的生字、生詞,并給每個生字最少組兩個詞語,記住生字。
2.遇到不懂的詞語先聯系上下文試著做出理解,再用手頭上的工具書進行驗證,最后記住意思。
3.畫出不理解的句子先進行獨立思考,再向老師或同學請教,也可以小組內討論、交流,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4.摘抄出文章中印象深刻的句子,并在旁邊寫上自己的體會或學習收獲。
5.課堂上敢大膽質疑,對同一個問題能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和看法。
6.課后思考對課文內容哪些已經掌握,哪些還沒有掌握,該怎樣去彌補沒有掌握的知識。
只要能這樣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久而久之,學生就學會了自主學習。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教師如果再能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則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講究學習策略,訓練自主學習
培養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特點,讓學生自主選擇或共同選擇喜歡的學習內容(某一個內容、某一個問題),然后在小組合作中互相學習交流,這樣既能激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的自主意識得到發展,培養了他們的學習能力。如《三打白骨精》這一課,課文內容安排的是同學們最愛看的電視劇《西游記》中的精彩片段,學生對這個故事內容并不陌生,相信大部分同學都已經看過,也記住了一些,內容也不難理解。如果老師單憑一張嘴去講這個老故事肯定有很多同學都不想去聽、去學習。那么該如何組織學生進行更有效地學習呢?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放手讓學生去學習。但老師得先安排好學習任務:抓住練習第1題復述課文的這個要求安排小組內學習,看哪組同學可以用什么好的辦法來記住這個故事,并且能講得繪聲繪色,最后推選出組里最優秀的同學在班上進行匯報。內容一安排,學習目的一確定,小組內可熱鬧了,一個個在那大展拳腳,效果也出乎意料地好,有的競上演了一部新版的《西游記》。
五、建立開放課堂,確立學生主體地位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學生自學自勵”。語文教師的職責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導學生“學”,不只是滿足于學生“學會”,更要引導學生“會學”。在語文教學中,學生不是消極的聽眾,而應是主動的求知者、探索者。因此,語文教師應改以往的填表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建立一個開放式的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確立自主學習的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學能力,要讓學生去參與作者的創造,去實現與作者的交流與對話,對作品中的“空白”處進行創造性的補充,從而形成自己的獨到的、新穎的見解。
總之,“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應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感受到自主學習帶來的樂趣。
【參考文獻】
[1]《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云南課程教材教學研究雜志社,2010年第44、45期第19頁
[2]《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云南課程教材教學研究雜志社,2010年第49、50期第59頁
[3]孫春成著.《給語文教師的101條建議》,南京師范出版社,2003.6
[4]龔春燕,林允舒,楊勇編著.《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第一卷〈課堂教學〉》,渡江出版社,2000.4第120頁
[5]魏書生著.《語文教學》,沈陽出版社,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