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帆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網絡信息化已迅速發展并應用于各個領域。在這樣的網絡環境下,信息化教育得到的迅速的發展,大學英語教學也開啟了新的方法和模式。目前,網絡上各類的教學軟件層出不窮,遠程教育技術正日新月異的在我國發展著,并不斷的推動著我國各大高校教學模式的創新。
【關鍵詞】網絡環境 大學英語 教學模式創新
一、網絡環境對各國教學模式的影響
很多西方國家早已在教學手段中應用了多媒體網絡教學,也就是說遠程教育和網絡輔助教學正在一步步的替代傳統的教學模式。過去的單一的面對面教學模式,過于刻板和嚴肅,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了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英國和美國分別開設了開放大學和虛擬大學,這樣新型的多媒體網絡教學模式,鋪平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道路。
英國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已經開設了開放大學,因其高質量的教學一直被大眾所認可并躋身于英國大學綜合教學水平的前十名。可以說,網絡媒體教學的成功,最大的受益者是學生們,他們可以在適合自己的環境下完成學業取得學位。而美國在2001年,接受其遠程教育的學生就已達到200萬人,學生們能夠學到的課程涵蓋了美國高等學府的一切學科和專業。僅一年時間,參加網絡課程的學生人數就已經增長到260萬。進入21世紀以來,因特網、互聯網已遍布全球,連通世界。
二、網絡環境下英語教學模式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科技建設不斷開展和深入,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模式則成為了這個時期的重要環節之一。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國的大學英語教育不論是從辦學規模,還是教育水平,教學方法,課程設置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問題和挑戰。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育的課程設置,既說明了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也對英語教育有了一個基礎的定位。在之前的很大一段時間里,我國的大學英語教育在理論課程的設置上極為看重,而現在一些高校,已經利用多媒體網絡對英語課程的設置做出了相應的調整,使學生不僅能夠在網上選擇專業課的必修課,還可以選擇豐富的選修課。全國統一英語教材的格局,現如今已被一些網絡上的英語教學軟件所打破。教師主講,學生記錄課堂筆記,期末考試復習大綱,之前很多學校教學的應考模式基本如此,較為傳統也較為被動。現在很多高校采用了多媒體網絡的教學總結與研究后,在教學模式上也發生了一些相應的改變,如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發揮主觀能動性,教師在授課上也借助多媒體網絡等方式方法讓學生更加愿意參與其中,自主學習。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于科技的建設極為看重,社會對于優秀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越來越大,越來越高。為滿足和適用目前的社會需求,各高校也開展了多層次,多方式的媒體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整體專業水平來適應社會的發展水平。我國的教育具有很強的中國特色,因為我國科技建設的需求決定了網絡環境下英語教學的格局。
三、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創新面臨的問題
現在許多學校,還只是單純的為學生提供理論知識的課程和教師單一的授課方式,這就造成了理論教學與課外實踐的脫節。我國的英語教育已經進入了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時代,英語的教育似乎更像是一種普及教育。學生也只是單純的了解掌握了英語的基礎知識,當他們步入社會后就會發現,自己很難勝任那種專業性很強的實務工作。其實這和很多學校教育觀念落后有著很大的關系,更有某些學校明明師資力量薄弱,但卻偏偏高掛英語專業的牌子,就導致了不合理的課程安排,不明確的學習目標,軟硬件設施缺乏,究其根源,就是一些學校的領導者或者教師對于英語教學的陳舊觀念所致。
我國傳統的教育模式就是以強調理論為基礎,以課堂講課為教學模式,英語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成為了一種坐而論道的學科。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性問題,那些書本、課堂上的理論知識還不足以讓學生有能力去解決和處理,他們在課堂上學習的英語知識,在面臨社會的時候,顯的是那么的淺薄和蒼白無力。由于我國英語教學與多媒體教學長期的被一些落后的教育理念剝離開,嚴重的影響并阻礙了英語教育的向前發展。而我國大眾化的通識教育,只會把學生局限在課堂和書本上,卻不能讓其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英語教育的關鍵就是讓學生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去處理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盲目的讓學生去遵從課本,固步自封。目前來講,我國的社會對于英語專業的優秀人才仍然是求賢若渴,但是真正的高端型人才,實務性人才還是很難遇見。網上調查顯示,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英語專業畢業生在畢業的近半年里,都不能夠找到理想的工作崗位,我想這與他們解決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不無關系。
四、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的目的和意義
根據教育部提出《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高質量人才的意見》的指示精神,所以對于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的各大高校,英語教學模式創新已是勢在必行。各大高校要貫徹落實教育方針培養基礎知識扎實、知識面寬、高素質、高能力的專業型人才。積極開展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創新,其目的就在于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學習積極性,改變并打破“以教師為主體,以課本為中心”的傳統英語教育模式,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開發探索精神,讓學生“樂學,樂思”。在增強學習能力的同時也提高社會實踐能力,成為復合型的英語專業人才,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五、總結
我國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正在網絡環境的影響下如火如荼的進行中,但是為了避免矯枉過正的現象發生,我們應該明確改革的方向,即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優秀的實務型人才,英語教學模式的革新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需要我們要不斷的完善和改進。
參考文獻:
[1]張申艷,圣仰芝.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探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1,(0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