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迪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以及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和深入,培養高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的呼聲已變得越來越大。高中教學是基礎教學階段,高中數學知識也是基礎數學知識,為此,在高中階段促使學生熟練地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在現如今的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間兩極分化的問題十分嚴重,因材施教教學原則的運用被提上了日程,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在教學課堂中實施分層教學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因為其在教學中的應用能有效地面向全體學生,并使因材施教得以真正的落實到實處。在此,本文就將以如何更好的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為主要內容,進行相應的策略探究。
關鍵詞:高中數學 分層教學 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083-01
分層教學是一種遵循了“因材施教”原則的新型教學方式,可以說,其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切實地促使了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學習基礎上實現提升和發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并使學生在“我要學”的轉變中,為其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 班級學生分層是前提
要想合理的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將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做到了然于心,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讓分層教學有的放矢、順利開展。就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分層教學而言,對學生分層是進行分層教學的第一步,同時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步。以此,在一開始的時候,教師就要根據學生日常的成績以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能力、學習興趣、學習毅力、智力水平等對學生進行層次劃分,即將學生劃分成A、B、C三個層次。就A層的學生而言,其主要是學習能力強、基本功扎實、潛力巨大、有較強超前學習愿望的學生;而B層的學生,則是有一定學習數學的進取心的學生,接受能力不強,但是具有學習的潛能,需要教師給予其適當的監督與輔導;C層的學生則是數學思維較弱,學習不太自覺,學習能力較差,其中有的還對數學這門學科不是很感興趣,怕吃苦,需要來自教師的關懷和督促。例如在對“函數概念”這一課進行復習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學生復習完相應的知識點后,提出以下的幾個問題:第一,什么是函數?什么是映射?第二,為什么說自變量x有一定的取值范圍?為什么說函數y有確定的范圍與之相對應?第三,x和y之間的取值范圍可以構成集合嗎?第四,能不能借助映射的角度來重新定義函數呢?第五,函數記號是怎樣的?新定義和原定義有什么不同?然后,教師就安排C層的學生回答第一、二題,讓B層的學生回答第三題,讓A層的學生回答第四、五題。像這樣,即在分析回答中鞏固了舊知識,又能充分調動各個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實現提升和發展。
2 課堂教學分層是關鍵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要途徑。為了更好的完成分層教學,教師就要充分利用課堂資源、積極調動課堂教學中雙邊活動的熱情與積極性,努力達成數學教學目標,此外,教師還要關注到不同層次中的每個學生的學習現狀,并在不斷地調整中保證班級中的每個學生都能做到學有所得。在進行課時安排的時候,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將B層次的學生作為主要的教學對象和基準,同時兼顧A層和C層的學生,隨時調動學生的參與比率,以求讓每個學生都能真正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數學問題來說,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選擇不講,而在課下單獨給A層的學生進行講解,以滿足A層學生對拓展知識的需求和渴望,同時這樣還不會打擊到其他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始終要遵循的是循序漸進原則,即數學教學要做到由淺入深、由簡到難,逐步提升,新舊知識點之間的過渡要自然、分明,對于學生的學習要求,教師不能定的過高,而在層次落差方面,教師也要注意設置的不能太大。要保證A層的學生“吃得飽”,在課堂上聽課時不存在“等待”的現象;B層的學生“吃得好”,在實際教學中能學得會、學得好;C層的學生“吃得了”,對于基礎的知識點都能聽得懂,能得到教師及時的輔導。
3 作業測試分層是保障
首先,作業分層。作業可以說是對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一種補充和延伸,借助作業,學生可以更好的實現對舊知識的鞏固和復習,進而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和分析能力。從一定程度上來講,作業是促使學生提高數學素養、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的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為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作業這一環節中獲得能力的發展,教師就要積極打破傳統的作業形式,分層布置,允許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內容和作業數量。對于A層的學生,教師要要求其能夠完成一些提高題,重視培養A層學生一題多解的能力;對于B層的學生,教師則可以為其設計一些中檔題,重點要注意對新舊知識的同等融入;對于C層的學生,教師則要注意保護其學習的自信心,即讓其多做一些基礎性的題目。當然,對于A、B層的學生來說,其所要求的作業中也需要包含一些基礎題,而且為了更好的培養其獨立思考的習慣、提升其數學素養,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實現“跨層作業”,讓他們得以在解題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其次,分層檢測。在分層教學中,檢測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最佳方式,但是為了保證其得以順利的進行以及學生能夠真正的將自己的學習水平發揮出來,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檢驗的過程中自己去選擇試卷(教師按照分層結果,分別針對三層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三套難易不同檢測試卷)。每次檢測后,教師就可以適當的調整學生的層次分布情況,將進步較大的學生上升到上一個層次,而將退步的學生降到下一個層次中去。
4 結語
總而言之,分層教學的價值和作用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其在實際教學中的實施依舊存在著一些問題,這是教師和學生都不能忽略的事實。為此,為了更好的借助分層教學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推進課程的發展,教師就要充分利用起學生的非智力和智力因素,誘導出學生的內在學習需求,并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營造良好教學氛圍的過程中,合理實施分層教學,以此來讓高中數學教學迎來更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 鄒巍巍.分層教學在高中數學中的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2] 楊瑞林.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3] 殷鳳蓮.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