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榮英
【摘要】閱讀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對語文教學而言有重要的意義。通過閱讀,學生體會到文字背后所蘊含的思想和情感,感受到漢語語言的魅力所在,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本文結合教育實際情況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作簡要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 體會 初探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056-02
英語教學講究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對于漢語教學也同樣如此。閱讀教學作為教學方法的一種,有其自身獨特的優勢。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以取得最優的效果。
一、采用比較朗讀法進行構建
比較朗讀是指通過不同的朗讀方法,尋找最合適學生的一種。通常來說,比較朗讀有以下幾個側重點:語音重點,同一個句子,在讀的時候重點語音的位置不同,句子表達的意思也就不一樣。比如,昨天我見過她。這樣一個情景中,重音在前面強調的是見面的時間,重音在最后則是強調見面的對象。關鍵字、詞。古人在寫詩的時候講究煉字,通常一個字就能讓整首詩大放光彩。如,“窗含西嶺千秋雪”中的“含”字,“一道殘陽鋪水中”的“鋪”字,“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改成其它字之后再也沒有之前的意境。語詞在句中的位置。一個句子中詞語的順序不同,表達出來重點就不一樣。句式,漢語有多種句式,每一種其表達的情感及意思都不一樣。比如,一寸光陰一寸金,我們應該珍惜時間。改為反問句,一寸光陰一寸金,難道我們不應該珍惜時間嗎?相比之下,反問加強了語氣,表達的情感也更加強烈。
二、運用多媒體訓練法進行構建
多媒體是對人體多個感官的刺激,相對于單一的視覺刺激而言,信息在人的腦海里停留的時間更長,記憶更加深刻。比如,在講到桂林山水的時候,可以通過多媒體插件讓學生觀看一些有關于桂林山水的圖片或者是視頻,讓學生通過畫面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這種效果是單一的純文字閱讀所達不到的。在學生已有的理解基礎之上,再讓學生閱讀,學生會帶著想象和自己的感悟,對于課文的理解就會更進一步。
多媒體的運用還在于能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開拓視野。教學方法靈活,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提升學生閱讀的質量和效率。能夠迎合這一時期學生的心理特點,達到教學的預期效果。
三、聯系生活實際體驗法進行構建
語文教學中的許多材料都是來自于生活實際,是作者對生活的感悟用文字形式來表達,語文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聯系生活實際體驗即將教學置于現實生活之中,將教學要求和生活需要二者之間聯系起來,并通過某些方式進行轉化,從而達到閱讀教學的目標。一方面,學生能夠充分運用自身已有的經驗并將其引入課堂,另一方面,閱讀過程中的收獲又能走出課堂,運用到生活中去,實現了教學和生活相關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學習某些課文的時候,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孩子聯系到生活環境。
四、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法進行構建
無論是古詩文還是現代文,都有一些點睛之筆。對于這些點睛之筆的理解,往往是對全文理解的關鍵。總體來說有以下幾種句子:第一是中心句,這些句子直接表明了文章的意思,奠定了基調。對于這一類句子的準確把握,基本上也就對文章有了大體的一個了解。關鍵句,關鍵句通常是在結尾或是開頭,表達是作者的一種態度或是一種情感。比如在《難忘的潑水節》一文中,作者在最后兩次強調潑水節的時間并且在句式上是感嘆句,表達的意思只有一點,難忘。至于為什么難忘則是在文章的中間部分給予了說明。
除了關鍵句子外,還有一些關鍵詞語。文章可以記事、寫景,議論等等。無論是哪一種都會帶有作者的主觀感情色彩在里面。對于這些重點詞匯的理解,一定要融入文章的環境之中,并且聯系生活實際。還是舉古詩中的例子,“唯見長江天際流”中的“唯”字,這首詩所構建的場景是十分宏大的,最后只見長江隱隱入天際,一是說明了送別之后沒有馬上離開,等了很久,第二則是詩人心情不正如這江面一樣空空蕩蕩嗎?再如,“溪頭臥剝蓮蓬”,詩中兩個動詞,傳神地寫出了小孩子的天真無邪。
語文教學不是知識、技術的單一傳授,而是在知識積累的基礎之上對生活的感悟、理解。小學語文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相應的閱讀教學就應該有自身獨特的方法。語文教學離不開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其中讀是知識輸入的一個重要途徑。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聯系生活,講究方法,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感悟到語文的美。
參考文獻:
[1]莊作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指導點滴體會[J].考試周刊,2015(64).
[2]鄭玉青.運用多媒體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J].新課程,2014(01).
[3]孫艷霞.語文閱讀中如何抓重點詞句教學[J].考試周刊,20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