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忠
【摘要】注重對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利用好師生互動和英語閱讀教學的措施與梯度,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初中生 師生互動 梯度 措施 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065-01
新課標注重對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英語閱讀教學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占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課堂閱讀教學要充分形成師生互動
課堂的閱讀教學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是兩者共同參與、協調完成溝通交流的信息傳遞過程。教師只有充分發揚教學民主,才能增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鍛煉他們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于質疑的膽量,讓他們嘗到“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甜頭,讓學生不僅主動參與學,也參與教。因此,學生的主體意識就不會被激發出來,他們就永遠是臣服于知識的“奴隸”,是知識的“記事本”。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嘗試著讓學生參與教學,體現真正的學習民主。在教學中,可以這樣讓學生民主地參與教學: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題目是“讀書的好點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對閱讀教學有何建議,請提出來,越多越好。”通過對學生的建議一一閱讀及認真分析,從中選取可行的建議,命名為“大家的金點子”,并將這些點子逐步運用于閱讀教學中,這種方法受到了學生的大力支持,這樣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就能充分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和參與教學實踐的快樂。當學生感覺到自己的建議被教師采納,這種自主的權力和被激發的興趣成為課堂教學的前奏,也成為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教學的一種動力,教師通過對學生“點子”的調查,可了解哪些內容是學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學生最易接受的,哪些話題是學生最歡迎的,通過教學、教法的改進,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學質量,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英語閱讀教學的設計要有梯度
閱讀的對象是文章,閱讀的主要目標是讀懂,這里的讀懂是層次分明的能力系統。它包括閱讀主體對語言的認知,對文本負載的重要信息的提取與整合,對文章內容與表達方式準確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簡單的說就是認讀與解讀這兩個環節。認讀雖簡單,但也會受學生選擇不一的干擾,此時就需要教師引導歸納,將學生的疑惑歸結到一個焦點上,然后順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層次的問題,并加以解決。這個被認準了得提出的問題應該是“大眾化”的。解讀,必須做到準確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達的內容。就像寫文章一樣,閱讀也該有一個整體思路,這個思路即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在這一輪回環中,教學要從學生的差異性出發,設計不同層次的活動內容,應體現出梯度。每一個閱讀者都可以在其中發揮盡可能多的專長:善于組織的就去組織,善于觀察的多談觀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積極表述思想,善于辯論的要讓他暢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勵他表現自我……每個閱讀者都能懷有奮發向上的情緒的話,最終會產生強大的整合效應。
在教學設計的梯度化中,每個學生都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積極性的發揮程度、專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問題解決問題的滿意度都趨于最佳狀態,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英語閱讀能力的具體培養措施
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閱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培養、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是教學的難點和重點,閱讀教學中要以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和促進學生有效地閱讀和掌握閱讀技能,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提高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1.積累。這是一個動態而連續的過程,更是后面階段能力具備和發展的基礎。積累的內容包括:語言材料方面;讀音、拼寫、意思的基礎知識要打牢,能夠準確地判斷單復句并能分析其結構,要熟練地把握短文大意、句式的構成。同時,還要積累一定的東西方文化知識差異、風俗習慣等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對學生的閱讀作用很大。教師應結合教材的必要,然后要求學生積累。2.理解。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只有發展了思維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的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它們在理解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3.評鑒。即對短文理解進行評價的階段。只有掌握學生理解語言知識,以及學生綜合用語言能力才能正確評價學生。中學生應該而且能夠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初中階段可培養學生對整體的理解,成的小短文。加以討論,再進行評鑒,才能達到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因此,閱讀教學直接關系到學習成績的提高,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逐漸領會、理解短文的意義。因此,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通過必要的閱讀訓練,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