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玲
【摘要】近年來,各中職學校還是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招生難、教學難和就業難的三難問題。數學課由于其內容抽象、邏輯性強和對學生的學習基礎要求比較高等特點,成為最難教學的課程之一,為扭轉被動的教學局面,使所有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必須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做到既不壓制基礎好的學生也不放棄基礎差的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數學水平,打破班級、專業的界限,實施“分層次教學”。
【關鍵詞】中職數學 分層次教學 實施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104-02
一、問題的提出
目前,職業中學的數學課堂教學基本上是按學科教學大綱、教材的統一要求進行的,雖然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可以通過老師的教學設計,課堂調控來實現,但在我們中職數學教學實踐中遇到了不少困難:
從學生的學習基礎來看,學生的學習基礎兩極分化現象非常明顯:要么有一定的基礎,基本上能完成中職數學的學習任務;要么只有初二、初一甚至小學水平,難以完成中職數學的學習任務。
從學生的數學情感來看,幾乎沒有學生喜歡學習數學,即使是一些能學得比較好的同學也對數學課提不起什么興趣來。要扭轉這種教學被動的局面,使所有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必須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實施“分層次教學”。
二、分層次教學的具體實施
1.按程度分層次。新生入學后進行數學摸底考試,按分數排序。然后進行思想動員,給學生講清分層次教學的目的,并征求其家長的意見。在保留原有行政班的前提下,按專業相近原則(計算機類專業、財會類專業)把三年制中專班及五年制大專班分別分成兩大組,每組有A、B、C三個層次的教學班。學生根據考試成績,實際數學水平,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選擇,按總分分為A、B、C三個層次的班級。
2.按層次定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是實施分層次教學的關鍵。A層次為提高班,由學習興趣濃厚、學習動機強烈,有較好數學基礎的學生組成,其教學目標定為要求學生在全面完成原有教學計劃和大綱要求的基礎上,根據專業特點,適當向深度和廣度方面拓展;B層次為普通班,其教學目標定為要求學生嚴格按原教學計劃和大綱要求完成教學任務;C層次為強化班,由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習興趣不濃的學生組成的。因此,我們首要的任務是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并且A、B、C三個層次是動態的,三個層次的學生可上也可下。
3.按目標定計劃。對于不同的教學班實施不同的教學計劃。A班在現有教學計劃基礎上,可增加部分應用數學方面的知識(如:數學建模等)。B班嚴格執行原有教學計劃;C班要對原有教學計劃作一些調整,在保留為培養本專業合格畢業生所開設的必要章節內容的基礎上,降低理論知識要求,增設實踐環節科目,注重對學生操作實踐技能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4.按層次定考核。按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考核標準和考核方法是實施分層次教學的基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考核標準和不同的考核試卷,用學生的相對分、學習增量來考核評價學生,注重其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C班采用較低難度的試卷,學分為標準學分的80%,不足學分用增加實踐環節的學時補足。
三、實施分層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要做好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的工作
由于這是一項創新性很強的教學改革,具有難度大、涉及面廣、對師資要求高、教學成本高等特點,必須要在不同時期、不同層面有針對性地作好思想發動工作。
2.分層教學要解決分層的原則與分層的辦法
目前,我們對學生的分層主要依據新生的摸底結果和學生的自主選擇。但是測查的內容、難易的程度、考查的結果等,是否科學、客觀、有沒有參考價值,這是個重要問題。其次,分層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發展中柔性銜接(這較難把握),使學生從分層開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動力,有了希望。
3.分層教學是一種動態管理
在分層次教學的實施下,要求管理者、任課老師,“教書育人”盡到責任。新的分層管理中加入了動態調控,將淘汰制變成了自我選擇性。這種情況下,最好的管理辦法是實施彈性學制和學分制。
4.分層要解決家長的疑慮和學生的思想負擔
在分層教學的試驗之前一定要客觀地宣傳其有利的一面,同時提醒學生或家長,做好頂住壓力的思想準備。
在如今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時候,我認為“分層次教學”在我們中職學校或許更為適用。“分層次教學”能彌補傳統的教學形式的一些不足,改變中職學校數學教學滯后的現象,促進數學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贊可夫,《教學與發展》
[2]楊鶴齡,《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