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雯
【摘要】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反思作為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點,我們需要及時加強對其的重視。文中主要以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內容為例,對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反思進行分析,以期可以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 數學 高效課堂 教學實效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111-02
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加深,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逐漸成為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向。如何構建高效課堂也成為數學教師群體廣泛熱議的話題。基于《數學課程標準》,文章主要對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提出幾點反思。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育改革出現問題的因素
(一)教育政策因素
據現有數據調查結果顯示,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師群體自主進行教育研究的積極性不高,部分學校選擇借助相關教育機制強制落實教育改革政策[1]。此種命令性推進方法,導致教師的教育地位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與重視,進一步造成“檢查”與“被檢查”的對立關系,不僅嚴重影響到小學學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也嚴重抑制了教師群體的教研創新能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工作逐漸成為尋求高分,參與教研活動也只是為了不會影響到薪資報酬,而不是教師的主觀意愿。此種強制性的教育機制要求具體包括:備課書寫格式是否嚴謹、備課環節是否全面、備課數量是否充足;課堂教學活動中是否運用普通話,學生課堂表現是否積極自主,是否達到預期教育效果,準確率是否高效、作業批改次數是否達標、單元結束后是否進行教學反思,以上多個內容皆與教師的薪資掛鉤。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小學學校方面過于依賴教育機制,嚴重忽視了教師群體的主動能動性。
(二)社會環境因素
當前階段,影響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因素有許多,且問題自身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問題來自不同的方面,其中尤為突出的一個因素就是社會環境。簡單來講主要是的是,教育環境與社會環境嚴重脫節問題,在學校教師角度為學生構建的是一個純凈的教育氛圍,在社會角度則為學生提供的是一個殘酷的競爭氛圍。具體體現在,學生所學習的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嚴重脫節,學生不能將學習的知識熟練的運用到生活環境中,在知識增加的基礎上學生自身的問題解決能力并沒有得到提升。教材中涉獵到的許多練習題,都是可以套用已有計算公式,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完全不需要考慮問題的起源與作用。長此以往,小學生雖然可以熟練的運用各種計算公式解決數學問題,但是當學生面對社會現實問題時卻經常無從下手,不知所措。總而言之,脫離現實生活的數學教育,只能夠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卻無法靈活將其應用至現實生活中,因此,我們需要及時提高自我對其的關注[2]。
二、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發展思考
(一)完善創新教育模式
在實際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作為課堂教育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要想追求高效課堂就需要注重教學實效。教師可以采用創新教育模式,在課堂教學前積極創新教育活動,才可以有效保障高效課堂的落實。教師可以采用故事法引入數學知識,將數學知識與故事情節進行有機結合,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提升自主學習意識
為了全面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師需要以學生的認知能力為主要依據,精心設置課堂教育任務,為學生量身定做學習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融入生活化數學素材,引導學生自主開展學習活動,進而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從整體上提升課程教育質量。教師可以采用合作學習法,將學生劃分學習小組,以小組形式帶動學生自主學習,進而全面學生的學習潛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也進一步實現了高效課堂的構建。
(三)加強信息技術的利用
小學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教師若想要有效解決其問題,就需要側重引入信息技術。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將教材中比較抽象的知識轉變為形象真實的內容,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外部教育環境,使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學習掌握其知識,并能夠充分利用此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有效縮社會與學校間的距離,從根本上提升課堂教育的有效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想有效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就需要學校、教師、家長等及時提高自我對其的重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創新設計教育活動,結核學生的學習現狀,充分利用多元化教育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不斷推動我國教育改革工作的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中偉.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J]. 亞太教育,2015,35:147.
[2]張正芳. 講求策略,追求高效——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例談[J]. 吉林教育,2016,1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