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娜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已經在不斷變革,向著一個全新的方向在探索實踐。版畫教學作為一種繪畫語言,無論是基于表現形式還是在制作方法層面都能夠展現出獨特的魅力。本次研究則是在新課標背景下從小學美術版畫教學入手,探索教學實踐途徑,更好的發揮美術教育的實質效用。
【關鍵詞】新課標 小學美術 版畫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213-02
1.前言
美術教師在拓展美術教學新方向上,以版畫教育為例去感受美術藝術。版畫教育作為小學美術的重點構成部分,所能夠發揮出的教育價值顯著,下面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提出小學美術版畫教學實踐所能夠展現出的價值并完成教育實踐途徑的探索。
2.版畫教學實踐應用于小學美術課堂的價值分析
2.1 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
版畫在制作的過程中與其他的繪畫方式相比存在一定差異,制作過程相對繁瑣復雜,涉及到的基礎材料較多,要求學生手腳并用。雖然其他美術內容同樣需要學生手腳并用,但版畫教學則要求學生付出更多的體力勞動去完成。正是這種表現在操作方法與制作過程的差異性,學生對于版畫學習充滿興趣,能夠更好地融入其中。
2.2 拓展學生美術想象思維
在版畫教學實踐中,所涉及到的各項基礎制作元素多種多樣,取材過程十分便捷,這也為這種美術教學手段逐漸走向成熟提供保障。如生活當中一張廢紙、一塊朽木、一個卡片都能夠成為學生進行版畫學習的基本素材。學生在生活學習中發現可以應用到版畫教學實踐中的基本素材,創造出具有較強創新性的作品。
2.3 培育學生動手創作能力
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養成的階段,無論是教育領域還是家庭環境都不應該限制小學生的發展,需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想象能力,使其思想得到發散,天馬行空。版畫教學方式則能夠提供一個這樣關鍵性的平臺,讓學生完全沉浸在創作的喜悅之中,學會變廢為寶,使得整個教學過程為學生帶來快樂的同時,為小學美術教育價值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讓孩子更加自信。
3.新課標背景下小學美術版畫教學實踐途徑
3.1 以生活實際為基礎感知審美
以生活實際為基礎則是將生活實際作為基礎素材,創設一種真實的美術教學情境,進而找準版畫教學實踐的出發點與歸宿點。筆者認為,版畫教學實踐過程需在生活中發現素材并積極運用生活素材去讓學生學會感知審美的存在,增強小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例如,在版畫教學線條美的教學中,在初期階段教師可以做好引導工作,讓學生在生活當中去發現存在線條的地方與物品,去感受線條所構成的千變萬化的內容,感受線條對視覺產生的沖擊,通過引導讓學生回到生活實踐中,做好學習內容的全新定位。
3.2 以蓄勢創新為前提彰顯智慧
小學生具備強烈的好奇心,這是內在驅動力的基本表現,作為美術教師應該充分抓住這一特點,在版畫教學中引導學生去學會探究。讓學生可以被版畫內容所吸引,在美術課堂版畫教學實踐中蓄勢創新,彰顯智慧。例如,在《藏書·愛書》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去觀察與分析,掌握版畫的基本制作方法與制作技巧,為學生得以個性發展提供保證。創作出自己腦海中想象的內容,傳達內心感受。從學生創作出的版畫作品中,可以看到獨特的審美視角與審美思維,確保自然和諧的學習環境,在課堂中蓄勢待發,彰顯智慧。
3.3 以傳承文化為核心靈魂教育
以版畫教學作為基本載體,實質上是一種對美術教育的文化傳承,是靈魂教育的縮影。因此,在開展版畫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拉近版畫教學與文化之間的關聯性,以文化為主線輔以體驗情感、感悟文化的教學方式,全面增強現階段小學生的文化綜合素養。版畫教學中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由于作為一種創新的模式,深受廣大小學生的推崇與青睞。從文化視角來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尋找文化之根,從文化的傳承出發為版畫教育內涵豐富奠定堅實基礎。
3.4 以師生互動為保障體會內涵
在一種雙向交流環境中,有助于學生體會美術的內涵。例如,在《木板年畫》的教學中,美術教師將我國傳統版畫制作工藝與藝術特色進行解析,傳授有關于傳統文化方面的知識內容,讓學生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之上學會熱愛與認同文化。學生動手操作,將傳統文化與民間藝術放到具體的版畫創作之中,將小學美術版畫教育與文化教育全面結合,使得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師生互動中完成教學實踐、教學評價的全過程。
參考文獻:
[1]李亞杰.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方法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1:105-107.
[2]徐秀英.探析新課改下的小學美術欣賞探究性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4,20: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