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中洪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深入研究。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教師要在教學中培養起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將實際生活和數學知識之間進行有機的結合。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習興趣 情境創設 實際生活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177
小學數學教學是否高效的判定標準很簡單,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掌握的教學內容越多、越好,課堂教學就越高效。當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的收獲較少,甚至是沒有收獲的時候,教師就應該停下來進行反思,因為這個時候無論是教師再努力、再辛苦,都是沒有任何作用的,所以教師要通過反思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的改變教學的方法,努力激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提高。
一、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語出《論語·雍也》,這很好地解釋了興趣和學習之間的關系。這句看似簡單的話說明了復雜的學習道理,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才能在學習中取得不俗的成績。但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卻是教學中的難點問題,這需要教師對數學課本知識的巧妙運用,將課本的內容以較為有趣的形式向學生進行呈現。只有讓學生感受到課本知識的趣味性,才能將學生的興趣點成功遷移到數學學習中來,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想要進一步了解的欲望,只有做到這一步,才算是激發起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例如,教師在講授長度單位知識時,單純的告訴學生厘米、米的概念學生是很難理解的,因此課本例題用量鉛筆長度、量課桌長度的例子來對厘米、米的概念進行了形象的解釋。當然光讓學生看課本的示例是不夠的,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跟著課本中的“做一做”自己動手來對這些物品進行測量,并讀出測量的結果,這樣學生能夠親自動手去進行測量,使得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更有興趣,進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從而讓學生更為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數學。
二、在教學中進行情景創設
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把握學生當前身心發展的特點,創設符合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情境,順應學生的發展相關規律,將數學學習變成一件有趣的事,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數學學習之中。例如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游戲情境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融入到創設的情境之中,在不知不覺間就進行了學習,這樣不僅讓學生學到了相應的數學知識,也學到了相應的數學技能,還學到了生活中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這樣學生不僅是能夠學到數學知識,還能將學到的數學知識熟練掌握,并讓學生從學習中體會到數學的趣味性。例如,教師在講到加減法相關的知識時,為了讓學生熟練的將加減法進行熟練的運用,可以在課堂上創設這樣的情景:“學生A充當超市的收銀員,學生B充當顧客,按照教師的要求用一百元去進行購物”。這樣由教師隨機列出購物清單,同時教師需要保證清單內物品價值總數不超過一百元,讓學生兩兩之間進行情境模擬訓練,最后要求超市收銀員的扮演者算出“賣出多少貨物?價值總計為多少?找顧客多少零錢?”要求顧客扮演者的學生算出“買了多少貨物?價值總計為多少?花了多少錢?”通過這樣的形式,就讓學生對加減法的知識進行了很好的運用,從而促使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入,并將這部分知識牢牢地掌握。
三、合理利用教學工具
現在的小學數學課本內容比較豐富多彩,既有五顏六色的圖形、圖畫,又有有趣的數學故事,還有形式多樣的教學實踐環節,這讓數學教學一改往日的枯燥乏味,變得生動有趣起來,同時也給教師提供了大量的教學資源。
目前數學教材中就有很多同教學相關的情景圖,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看這些情景圖,并對圖中的情景進行講解,還可以根據情景圖來創設相關情境進行教學。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使用實物來進行輔助教學,通過使用實物進行相關的演示操作,用直觀的方法將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通過講課、演示結合的方式,為學生創設出較為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通過實踐操作來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際存在,讓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有了較為實際的感受,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在對“認識時間”這一課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帶一個大掛鐘到課堂上來,將課本中的圖形用大掛鐘演示出來,這樣能夠更為直觀地將課本中知識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同時大掛鐘這一實物的運用,能夠在課堂上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被充分激發。而且大掛鐘這一物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較為頻繁,當在課堂教學中被使用時,就能讓學生很好的體會到數學知識的生活性,因此能夠使數學教學達到較好的效果。
四、實際生活中感悟數學
數學是一門在實際生活中被廣泛應用的學科,因此小學數學學習的開展需要同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通過對數學知識的實踐應用來進一步地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全面把握,能夠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例如,在乘坐火車時,攜帶的物品不超過20千克,長寬高之和不超過160cm。教師就可以根據這一實際生活的場景結合實際提出問題,問學生如果要在火車上帶一臺32寸的液晶電視是否可以?這就將“克和千克”和“長度單位”這兩部分知識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了。學生需要先測量一下32寸液晶電視的外包裝的長寬高,然后看加起來是否超過了160cm,然后再連帶外包裝稱重32寸的液晶電視,看重量是否超出了20千克。有的學生前往售賣彩電的店鋪去進行了實際測量,有的學生通過網絡查閱了相關參數,有的學生直接找到了電視的售后電話去對參數進行了詢問。雖然學生使用的方法各不相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不完全是數學化的,但是最后都回歸到了所學的數學知識之上,并成功的將數學問題進行了解決。
五、教師在小學數學中的重要作用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將課前、課堂、課后進行全面的整合,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很多,但是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教師,教師的知識儲備、教學能力水平、教學觀念都對課堂教學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現在互聯網的便捷,及時的對教學觀念進行更新,同時獲取教學相關的資訊,提高自身教學綜合水平,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運用積極有效的教學措施,將實際生活和數學知識進行有機的融合,堅持“學以致用”的數學教學思想,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上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