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媯
摘 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為了能夠使小學的數學教學具有更高的有效性,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學方法研究方面加大努力。通過對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來對小學數學教學效果提升目標的實現帶來支持,以提供具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生活情境;小學數學;教學運用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素質教育必須符合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傳統課堂上的機械式、填鴨式教學方法,不僅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還會對教育資源造成浪費,難以有效地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無法達到基礎教育的目標。生活情境方法作為構建現實生活情境為模式的教學方法,以具象展現小數學術知識的同時,有效的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為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帶來了無限可能。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情境方法開展意義
由于數學學科特點本身是邏輯性和思維性非常強的,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智力正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接受抽象和邏輯思維的能力并不強,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讓學生聽得懂,學得會就變得尤為重要。生活情境類的教學方式,可以通過對生活中實際案例的列舉和分析,讓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更為具象的觀察數學知識的同時,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從而達到小學數學教學目標。
例題:已知一根鉛筆5毛錢,一塊橡皮3毛錢,一個作業本8毛錢,小明有5元錢,請問他最多能買幾根鉛筆、幾塊橡皮和幾個作業本?
因為已知條件和問題較多,所以學生很難依靠邏輯思維來完成對題目的分析,在這時教師可以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教具(鉛筆、橡皮、本各10個),然后讓學生通過實際動手去“買”來進行分析,最終得出正確答案。
這種生活實踐類的帶入式教學,可以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抽象知識更加形象化,學生對數學知識可以直接理解。利用生活情境教學方法,更好地培養學生實踐探究能力,讓小學生在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中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來學習數學。
二、生活情境教學法的有效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邏輯思辨能力為未來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的必要準備,使用生活中能夠經常見到的鮮活、生動的情境來進行教學,讓小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展開想象的翅膀,讓學生在思考數學問題時能夠有更多的思路。
生活情境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一般是通過優化教學導入方法來刺激學生的求知欲和積極性,這種生活情境類的教學方法,會為整節課的順利開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比如,在進行平均分配的課題內容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拿出學生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的實物進行教學。如拿出水果,讓學生進行分小組的平均分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的平均分和公平之間的關系。
三、生活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應用策略
生活情境教學法目前受到小學數學教師的重視和歡迎,在課堂上創建與生活更加貼近的情境,為良好的教學效果提供基礎
保障。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盡可能地將數學知識的魅力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在充分理解數學知識的同時,給予學生創造一個更加廣闊的思維發展空間,以實現對學生的邏輯思維鍛煉。為此,教師在采取生活情境教學模式時,通過多媒體技術來對生活情境教學進行輔助與配合,讓學生在一種虛擬的現實環境的引導之下,感受數學魅力,學習數學知識。
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當不斷分析小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思想變化,在實時掌握學生生活環境變化的基礎上,將這種變化引入情境教學中,以保證情境教學模式能夠始終與學生的思想、認知保持一致,從而將生活情境生動再現,學生能夠主動在情境中探尋數學知識,并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實現對所探尋數學知識的再提煉,在加強學生數學知識學習效果的同時,也為他們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提升打下基礎。
由于小學生的身心發育狀況正處在快速發展和進步的重要階段,因此教師在進行生活情境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樂趣,使得生活情境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境接近,這樣學生不會感覺到陌生,更樂于去接受,從而確保生活情境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實現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
綜上所述,教學實踐表明生活情境教學方法值得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行為中予以實現。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確保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學生具有主體意識,才能有主觀動力去進行知識學習,從而保證生活情境方法應用的有效性,使該方法能夠真正在小學數學教育事業中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鄭麗娟.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12):169-170.
[2]羅杰,張雪琳.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運用生活情境方法的探討[J].新課程(中旬),2014(5):70.
編輯 王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