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陽洋
摘 要:人類與自然應該有著親密無間的關系,然而人類在進步的同時環境卻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因此,保護環境是當代人一項任重道遠的責任,環境教育要從孩子入手。作為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樹立正確的環境觀。
關鍵詞:小學數學;環境教育;滲透
多年以來,我國忽視了環境保護的國民教育,使大多數人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加上過分地強調經濟發展,使環境受到了嚴重的污染。環境問題關系到中華民族的生存與存亡,取決于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可以這么說:“今天的環境教育,就是明天的環境質量。而環境教育是通過學校課程的實施來完成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在思想上必須樹立正確的環境觀、正確的教育觀,把環保教育滲透到各科教育中去。
一、根據學科特點,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
數學是研究客觀現實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它既有高度的抽象性,同時又與人類生活環境緊密聯系,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應注重環保意識的起步培養,教育學生從生活的點滴做起。
二、充分挖掘教材,尋找有關環境的信息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美麗的星球,有著優越的環境,有著適合生物生存繁衍的空氣、水……新編小學數學教材圖文并茂,有80%以上的插圖都蘊含著豐富的環境教育內容,對環境教育巧用匠心,從插圖到例題,尤其是應用題等都蘊含著教育學生熱愛地球、保護環境的內容。
三、課上滲透環境教育的方法
1.適時地進行環保教育,注重環保意識的培養
新課標指出,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生動的和有意義的。所以,數學課本不是傳承知識的載體,老師上課時不應該局限于課本、教材的內容,而要善于吃透教材,把握教材,挖掘教材,把教材作為發現知識、創新知識的憑借。
2.充分利用環保素材,靈活引申和拓展
在講到:4棵楊樹苗48元,3棵松樹苗63元,哪種樹苗每棵的價錢貴一些?教師不僅讓學生學會計算每種樹苗的價錢和比較出哪一種樹苗比較貴一些,更要讓學生了解到樹的作用: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供給人們呼吸,可以防止土地沙漠化,可以凈化空氣中的粉塵等。
3.精心設計,動手操作,引導人人參與環境保護
在統計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統計廢舊電池的型號和家里丟塑料袋的個數,以及當地空氣質量統計情況等,讓學生學會統計,并且向學生介紹廢舊電池和塑料袋亂扔的危害和影響以及大氣污染造成的危害等。
4.靈活應用多媒體教輔,提高環境教育效率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教學硬件設施的不斷提高,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地向學生展示教學圖片和視屏,讓學生更大量直觀地了解環境信息。
四、課后數學題中滲透環保教育,進一步鞏固環保知識
在實施新課標背景下,數學課外作業設計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學得更輕松、更有興趣。
1.應用題
數學題的設計既要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更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在題中穿插環保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鞏固環保知識。
2.數學日記
數學日記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和新型的師生交流方式,它是新課改的一個亮點,它是師生反思成長的鏡子,是師生情感交流的紐帶,是數學與生活聯系的橋梁與發展性評價的支點,正被廣大教師應用于實踐中。
3.通過各種媒介進行課外查閱,從而進一步鞏固環保知識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社會的信息量和信息傳遞速度是按指數的倍數增長的,但是由于教科書編寫時間和容量的限制,一些對兒童教育有影響的信息不可能都反映出來。
學生可以通過查閱圖書、報紙、網上信息等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環保知識,從而增強環保意。
4.開展課外調查或實踐活動
走出校園進行環境的實踐和探索。老師可以布置學生課后向長輩了解他們小時候的家鄉水源情況,并與現在自己看到的情況做一對比,感受到水污染就在我們的眼前。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對本地水資源與環境的實地調查,了解當地處理污水采取的措施,并且把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并且可以出版班級數學報或出一期以環境為主題的黑板報宣傳自己所調查的信息。從而豐富學生的環保知識,加深學生對水污染的認識,明確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真正感到保護環境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白鵬.試論語文教學中的環保教育[J].文學愛好者,2009(2):33-34.
[2]楊舒寧.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J].消費導刊,2009(12):23-25.
[3]丁小紅.淺談數學日記的教育功能[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8).
[4]王惠.數學也要環保[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1(10).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