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君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以及素質教育的興起,教師更加重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并且教學有效性成為現代教育界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對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探析,為學生進行科學的課堂教學設計,創設良好的師生關系,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構建動態的教學課堂,從而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音樂;有效教學;實踐思路
有效教學的實施注重教學過程設計,使教師創造性地教學,使教學結果既有預定目標的達到,又有有效生成的教學。具體而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備課只是教學的起點,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間的有效互動,在教學結束后,教師對自身教學過程進行整理、分析與反思,總結教學規律,加強自身的教學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有效教學的關鍵——課堂設計
著名教授肖川認為:課堂有效教學要建立在充分的課前準備基礎上,教師備課務必做到“鉆研”和“設計”。教學設計是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學的各個環節、各種教學方法以及步驟所做的精心安排,是教師創造性教學的有效體現,是教師的教學藝術。因此,教師做好課前準備,為課堂教學做好基礎工作,如若不進行教學設計,則難以實現有效課堂的構建。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知識基礎、接受能力等,并且要考慮到教學的目的、內容、教法、學法等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與構思。此外,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依據課堂的實際情況對教學設計進行適當的調整,使其適應課堂教學的發展。教師設計首先要確定教學的整體思考與規劃,依據設計進行各個教學環節的補充。
二、構建和諧教學環境,促進師生互動
小學生天生對于音樂存在敏銳的感知能力,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通過讓學生感知音樂,在音樂的帶動中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使其體驗音樂,感知音樂,并且表現音樂,從中獲取樂趣。小學生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要選擇與小學生學習特點相貼近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充滿童趣的教學氛圍中獲取知識。為學生構建寬松、愉悅的教學環境,能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以飽滿的熱情與姿態進行學習。例如,在教學《用聲音編制故事——小白兔蓋新房》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動畫片《小白兔蓋新房》,并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小白兔蓋房子的舞蹈,更好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互動中感受其中涉及的打擊樂,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之后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展示具有打擊樂的趣味圖片,讓學生描述其中的樂器聲音,提升學生的音樂模仿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投身到音樂的學習中。
三、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知
音樂教學活動是師生間的互動活動,教師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注重為學生創建有效的教學環境。良好的教學環境不僅包括教室、設備、掛圖等,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心理狀態。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必須以飽滿的熱情帶動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情感共鳴。比如,在教學《紅燈停綠燈行》時,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一起進行游戲、活動,演示音樂中的情境,依據交叉路口的情形進行表演,讓學生參與到音樂環境中,從而加深學生對于音樂的感知能力。并且提升學生對于安全交通的認知,提升學生的安全意識。通過讓學生進行表演,既能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實現有效課堂的構建。
四、創建動態課堂
教師在教學中面對的是具有個性與差異的全體學生,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會出現眾多不可預見的問題與現象,教師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將課堂上遇到的問題轉變成教學的切入點,靈活應對學生隨時提出的問題,從而形成動態課堂。
在動態課堂上要求教師做到科學練習,及時反饋。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做到對于學生的練習設計適量、適當、梯度合理等,并且要對學生的練習進行及時、有效的反饋,并從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自我改正,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教師要做好課堂總結,包括對教學過程總結、教學效果總結、學法總結,并進行作業設計。在進行音樂作業設計時,要注重作業的開放性,引導學生在廣泛收集資料的情況下,發散思維,促進學生多種解決方法的靈活運用,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求教師更新觀念,轉變教學形式,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教學,從而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使學生樂于參與到音樂教學中。做到“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洪文昊.試分析小學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思路[J].新課程(小學),2015(11).
[2]吳海蕓.小學音樂有效教學實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