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定兵
摘 要:小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比較低下,生活經驗也不夠豐富,而大多數的數學知識本身比較抽象,邏輯性也很強,如果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不當,便很難激起小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使其主動參與數學課堂,也就無法實現高效教學這一最終教育目標。而問題導向式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的教學方法,對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小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很有幫助。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導向式;問題導入;問題探究
近些年來,隨著素質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人們越來越多地在數學課堂中應用合理、恰當、科學的問題來展開數學教學活動。自20世紀中開始,數學與計算機的融合使得數學學科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這就對小學數學教學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小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導向能夠激發小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其在數學課堂上保持積極的思維狀態。下面,筆者從問題導入、問題探究、解決實際問題三個方面,討論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法的具體策略。
一、問題引入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習慣是成功的開端”,一個良好的數學課堂開端,能夠在課堂開始之初便將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使他們迅速進入具體的學習狀態。因此,開端便是抓住學生眼球,激發他們對數學知識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在課堂開始之初,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實際生活中的事物,將其與數學知識結合起來,從學生入手,提出生活化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思考這些常見事物中的數學現象,從而引起小學生的探究興趣。例如,在《左右》一課的教學中,我在課堂開始之初,與學生玩了一個小游戲,我將一支粉筆藏在了手里,然后問學生:“同學們猜一猜,粉筆在老師的哪個手里?”有的學生回答“左手”,有的學生回答“右手”。然后,我張開手掌,讓學生看結果。這個小游戲輕易地調動起學生的情緒,然后我在班級中隨機抽取了三位學生,問學生:“同學甲在同學乙的哪邊?”很多學生已經知道左手邊的就是左邊,右手邊的就是右邊,學生回答:“左邊。”我再問:“那同學丙在同學乙的哪邊呢?”學生回答:“右邊。”由此,引入本課教學。
二、問題探究
實際上,小學生的自制力較差,注意力不夠集中,他們很難對一整堂數學課一直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尤其是在一堂數學課上到二十分鐘左右的時候,便會有學生出現很明顯的眼神渙散、走神、多動的現象。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問題引導學生探究數學知識,最好是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操作,讓他們親身經歷獲得數學知識、方法的過程,盡可能地使他們對數學課堂保持學習興趣。例如,在《認識立體圖形》一課中,我準備了一些立體幾何的實物,有足球、積木、易拉罐、箱子、相框等。然后,我問學生:“你們可以將這些物體分類嗎?你們可以講一講自己的分類理由嗎?”學生可以親自摸一摸、滾一滾,并根據這些感受,將這些物體進行分類整理。然后,學生需要進行小組探究,每個人在小組內都要表達自己的觀點,并且說明理由。有的學生將以正方體與長方體為原型的實物放在了一起,因為他們覺得這些物體長得十分相似。但是,有的學生認為不應該將它們放在一起,因為形狀為長方體的物體更要長一些。學生必須要在小組討論中,以求同存異的原則來確定答案。
三、利用數學知識,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小學數學教育屬于啟蒙教育,新課改下的數學教材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身心特點,加入了一些生活元素,旨在幫助小學生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而數學來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因此,在應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方法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具體的生活問題,讓小學生使用具體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他們運用數學的能力。例如,在《平均分》一課中,在指導學生學習本課新知之后,我問學生:“大家說一說,我們生活中有哪些能夠用到平均分的時候呢?”有的學生說:“老師為我們發新書的時候,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有的學生說:“我把我的餅干分給同學,也要平均分。”有的學生說:“媽媽切西瓜的時候,總是把西瓜切成相等的幾塊,這也是平均分。”等等。
總而言之,問題導向式倡導的是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實踐,這能夠強化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程度,使他們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教師要利用問題來導入數學課堂,讓小學生保持積極的思維活動;教師要利用問題引導小學生主動探究數學知
識,使他們對數學知識保持持久、集中的注意力;教師要利用問題,引導小學生解決問題,綜合提高他們的數學知識與能力,培養他們的數學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張亞青.小學數學問題導向式教學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8).
[2]陳其玲.問題導向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地位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