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學校教育更加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小學數學教育亦是如此。授課教師應充分發揮教學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激發其學習主體作用,重視其數學思維培養、健全與拓展,引導其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以深化數學學習的意義,最終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自主性;應用策略
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不應只是知識傳授的場所,更應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期智力,實現師生互動、合作與交流,發揚學生個性,促進其全面發展的過程。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重視和諧、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的有效營造,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充分發揮其學習自主性作用,幫助其在構建數學思維的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更新與拓展。
一、小學數學課堂激發學生自主性的作用
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理念日益盛行的當代,學校教育更加關注了學生綜合能力與素養的培養。而學習自主性作為一種高品質的學習習慣,符合學校教育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核心教學理念,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不斷創新的意識與能力;同時,學習自主性的激發直接關系了學生學習理念與習慣的培養和樹立,并將解決實際問題放在首位,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數學是一門具有較強思維性和邏輯性的學科,小學又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基礎性啟蒙階段。所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重視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有效激發,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其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并不斷提升問題解決能力。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培養,符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與創新精神,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促使其掌握數學解題思路的同時拓展其數學思維空間,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二、小學數學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應用策略
1.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地位
傳統的教學方法與理念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學校教育的發展需求,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重視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將數學思維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同時,依據小學生的年齡與學習特點,靈活應用教學方法與手段,促使學生以更加積極的狀態去學習、思考、解題,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素養,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
2.營造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切行為產生的原動力。只有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學生才能更加積極、主動、自主地進行學習與探究。小學數學教師應依據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特點,積極創設生活化情境,促使學生更加主動、愉悅地參與課堂教學過程。
比如:在“加減混合應用題”的講解中,教師就可將課堂營造為超市促銷活動的情境——如果老師只帶了50元錢,在超市買兩種體育用品后,應找回多少呢?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模擬買家與賣家,最后得出問題的答案。
這樣的生活化情境創設,能夠讓學生在一種比較熟悉且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更加積極、自主地參與學習,了解生活中處處存在的數學知識,深化數學教學的內涵。
3.借助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學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數學是一門具有較強抽象性、思維性與邏輯性的學科,小學生的年齡較小,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對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不易理解與掌握。因此,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應用,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將教學內容更加具體地呈現于學生面前,便于其理解與掌握。
比如:《平移和旋轉》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清楚的認識并掌握相關知識,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將物體平移、旋轉的軌跡做得動態化,進而將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直觀、具體地展現給學生,對其形成各種感官刺激,促使其真正融入教師的教學過程,激發其學習主動性的同時,促使其更好地理解、掌握相關知識點。
此外,小學數學教師應注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討論與交流,為學生創設積極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間,重視師生之間的思維與情感撞擊,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同時,尊重每一個學生,關注其特征和心理的培養,鼓勵其善思多問、踴躍表達個人觀點的品質。
總而言之,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更應注重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激發。教師應依據小學生的年齡與心理特點,實施適應其身心發展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引導其積極、自主、獨立地完成相關任務,不斷提升其綜合素質與能力。
參考文獻:
劉明.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激發學生的自主性[J].新課程(上),2015(12):303.
作者簡介:孫立新,女,1971年出生,籍貫:吉林榆樹市,現任教于榆樹市大嶺鎮中心小學,學歷:專科,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