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娟
摘 要:傳統經典文化廣博高深,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教育思想資源。小學班主任應當積極汲取其中的精華,并將其科學、合理地運用在班級管理建設活動中。
關鍵詞:傳統文化;班級管理;策略研究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積累了豐富而璀璨的文化,這些經典文化在教書育人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健康發展。以下,我僅結合自身的班級管理經驗,就傳統經典文化在班級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展開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一、以傳統文化打造和諧、融洽的班級氛圍
班級是一個大集體,需要其中每個學生都能做到團結他人、
友愛相處、互幫互助,這是和諧、融洽班集體的最主要特征。可是,現在的小學生大多是家中的獨生子女,父母親人的長期寵愛使得他們缺乏同外界和諧、融洽相處的意識,更有甚者大有“我是老大,我怕誰,你們都要聽我的”這一錯誤認知。此種背景下,學生之間的小矛盾、小摩擦時有發生,從而為和諧、融洽班集體的建設帶來了極大的困難與挑戰。針對這一情況,我曾進行了多次的批評式、指責式教育,縱然苦口婆心,但效果卻并不理想。
對此,我及時調整了教育策略,改為帶領學生進行傳統經典文化的誦讀與學習,并特意組織了“學習傳統文化,明白做人道理”這一主題班會。在班會上,我向學生詳細講解了《孟子》中的經典語錄“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意義與內涵: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習慣用對方對待自己的態度和方式去對待對方。所以,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尊敬他。大家認真回想一下,在現實生活中哪有你對他人客客氣氣、堅持以禮相待,對方卻會無緣無故地對你惡語相向、拳打腳踢呢?可若是你之前就對他人不尊重,要么談論其是非隱私,要么就是出言不遜,那對方必定也不會對你和顏悅色、好語相向了。所以我們在日后的集體生活中,一定要時刻牢記“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這句經典語錄……
在我的詳細闡述與講解下,學生逐漸體會到了我的用意,也真正明白了尊敬他人的必要性及重要意義。
二、以傳統文化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一個人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此,小學班主任應當將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作為班級管理活動的重要教育目標之一。其中,對國學經典文化的科學與合理利用有利于上述教育目標的更好落實與實現。
1.珍惜時間
小學階段的學生受到年齡因素的制約,尚未建立起明確的時間觀念,更談不上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之中珍惜時間、善用時間了。考慮到這一現象,我特意將傳統國學里有關“時間”的經典語錄一一呈現在學生面前:《論語》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使得學生明白了時間就像奔流的河水一樣,不論白天黑夜不停地流
逝;“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使得學生明白了時間的寶貴性,懂得了應當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時光,而不能任由其白白虛度……學生從這些國學經典里汲取了關于時間的人生智慧,也逐漸養成了惜時如金的良好行為習慣,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熱愛學習
學習不僅僅是在校學生的主要任務,更應當成為每一個社會個體應當持有的正確理念。現代社會是一個知識高度密集的社會,對人才有著較高的要求。也正因為如此,小學班主任應當通過傳統國學經典里蘊含的大量“學習資源”,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形成積極進取的學習觀念。
如,我將《三字經》中關于“學習”的經典語錄講解給學生:“犬守夜,雞司晨。茍不學,曷為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于前,裕于后。”還將具體的含義講解給他們:“人要是不好好學習,連小動物都不如。反之,若是好好學習了,才能為人民謀福利,為國家壯大做出重要貢獻。”這無疑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的必要性及重要意義,有力地推動了他們以更加努力、認真的態度投入學習活動中,確保了積極向上學習態度的形成。
3.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是一種美德,更是一個人立足現實生活的基本要
求。傳統國學經典里更是包含有大量關于“誠實守信”的語錄,我充分對其進行了挖掘,如下所示:
凡出言,信為先。——《弟子規》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君子養心,莫善于誠。——《荀子》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孟子》
在講解與誦讀的過程中,學生明白了誠實守信的意義與作
用,將誠實守信的美好德育教育落到實處。
傳統經典文化廣博高深,蘊含豐富的德育教育思想資源。對此,小學班主任應當積極汲取其中的精華,并將其科學、合理地運用在班級管理建設活動中,這既是傳承中華傳統文明的必然要
求,更是潤物細無聲、營造和諧班集體、推動學生健康茁壯成長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楊敏.讓班級管理綻放傳統文化之花[J].學苑教育,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