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彩君
(寧夏中衛中學)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新課程對于各個科目的教學有了新的要求。生物作為高中學科的重要基礎學科,更要符合新課程的教學標準。尤其是對于高三學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對于生物的學習更是至關重要。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的重點更加側重于對課程教材的基礎性教學,其教學方式過于陳舊,不符合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的要求。因此,充分結合高三生物學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立足生物教學的實際,提出一些有參考性的對策。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生物;教學對策
生物學又稱為生命科學,它是一門研究生命物質的結構、功能、規律及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概括地說,就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高中生物課程是根據統一的教育大綱而設計的,對于高中生物教學來說,尤其是高三階段,更加偏向于對基礎知識更深一步的理解和延伸及對知識的匯總與應用。目前,高三生物教學存在著諸多問題,導致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與提升產生一定的困難。接下來,筆者將深入剖析高中生物教學的問題,并基于問題提出合適的對策,進而改進高三生物的教育手段。
一、高三生物教學中常見的問題分析
1.學生與教師之間缺乏及時的、實質的交流
學生與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兩大主體。學生與教師能否很好地互動往往決定著教學的質量和學生學習知識的質量,對教育的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在當下的高三生物教學中,由于學習進入了總結與應用階段,大部分學生對于生物的基礎知識都能熟練掌握,但是學生在進一步提高上往往有著各自的問題,而且學生的問題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重視與學生的溝通,開展一對一的教學。然而,由于高三教師的教學壓力較大,輔導學生的實踐往往較少,這導致學生與教師不能做到及時溝通,嚴重影響了高三生物學科的教學質量與水平。
2.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如今,大多高中學校都運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在臺下聽課。這種教育模式過于強調教師的作用而忽略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對于教學活動來說,教師的教授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也尤為重要。在與學生的溝通中筆者發現,不少學生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無法主動地進行學習,對于知識的吸收與理解都依賴于教師的幫助,尤其是對于高三學生而言,自主學習尤其重要。因此,忽略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也是高三生物教育的一個關鍵的問題。
3.忽視了對學生的基礎教育,沒有將基礎教育與新課程的要求完美結合
隨著新課程的提出與素質教育的開展,不少學校開始越來越重視對課堂形式與教學內容的轉變。教育中求新、求變、求改革是值得提倡的,然而,符合新課程的要求并不意味著忽視和排斥傳統的基礎課程。對于高中生來說,尤其是高三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是尤為重要的。高考對生物學科的考核,是在基礎知識上的思維延伸,因此,忽視基礎知識的教育必將影響高三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利于學生應對高考。
二、高三生物教學對策探究
1.教師應當重視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
作為一名高中教師,應當深知溝通的重要性。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特點,學習基礎與對知識的理解與吸收能力也不盡相同,對學科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有著很大的差別。高三學生由于高考壓力巨大,往往會失去學習的方向,或者產生其他高考伴生的心理問題。作為高三學科教師,教師在與學生加強溝通與交流時,不僅要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知識的情況以及學習生物學科的問題,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況,及時發現學生在生物學科的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因材施教,對學生展開專門的指導。
2.高三生物教育應當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應是輔助學生,其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重視學生在生物學科中的主體地位,正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尤其是對于高三學生而言,學生對教師的需要越來越轉向服務型。教師應當在日常教育中重視傾聽學生,開展傾聽教育。只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習。
3.充分利用生物教學中的教育資源,重視對生物知識的總結歸納
對于高三階段的學生而言,最主要的能力就是對知識的總結與歸納能力。在多年的高三生物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能力和總結與歸納能力基本上呈正相關。因此,高三生物教師應當重視帶領學生對學科知識進行及時的總結與歸納,梳理知識脈絡,加強對學科基礎知識的鞏固。
三、結語
生物課程作為高中的必修課程之一,對于生物的學習將影響學生的整體發展。因此,作為生物學科的教育者應當注重在新課程的要求下對學生的學習展開指導,鍛煉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夯實基礎知識,幫助學生取得學業上的勝利。
參考文獻:
[1]肖海霞.怎樣激發學生學好高中生物課[J].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09(20).
[2]要兵濤.高中生物課堂更應當培養學生的興趣[J].教苑薈萃,2010(11).
編輯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