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良輝
(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浮濱啟新中學)
摘 要:知識的力量是巨大的,一個人學到的知識和掌握的技能,既是自己無形的財富,也是為社會創造價值的手段。但是一個人如何運用自己所學習的知識,是去為社會做貢獻還是去危害社會,部分取決于個人的道德品質。初中時期正是學生從孩童向青年的轉變時期,這個時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將正確的道德觀念傳遞給學生,是初中德育教育的根本。
關鍵詞:愛心;希望;初中階段;德育教育;教育方法
德育教育,顧名思義,就是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對學生心理的正確疏導,用道德規范規正學生的行為。在初中德育工作中,教師應該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榜樣;以身邊的小事為例,教導學生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多與家長溝通交流,讓家長也參與到德育教育中,減少家庭教育的缺失。
一、教師的言傳身教,是初中德育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現階段,還是有很多教師沒有足夠意識到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從而將德育教育排在學科教學之后。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這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價值觀。學生一直在這種教學環境中成長,學科知識有可能掌握得很好,但是品德卻得不到充分教育。教師應該轉變思想,將初中德育教育重視起來。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以身作則,做好身邊事,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讓學生也仿效教師的行為,規范自己。比如,在校園中、教室里遇到地上有垃圾,及時拾起來,丟到垃圾桶里;在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對人彬彬有禮等。這些都可以影響學生的行為,讓學生得到學習。
教師不應該只是把自己定義成科學知識的傳播者,還應該將培育學生思想品德的重任放在肩頭。為學生的未來之路保駕護航,指引方向。初中學生心性尚未成熟,可塑性很強。如果教師可以在這個時候對學生加以指導,將會對學生的未來產生巨大的影響。教學之前先修身,教師自己的優良品德其實比任何課本上的道德規范,都更有說服力,對學生的影響也更大。
二、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踐行初中德育教育
道是萬事萬物存在的自然法則,德是每個人的品性涵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德育教育應該從兩個方面做起:首先,要將理論傳授給學生;其次,不能忽略實踐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師要明確思想品德教育不是說教,教師不能只給學生灌輸冰冷的道德規范,而是應該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將日常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展現給學生,也鼓勵學生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慢慢養成好的習慣。
在校園生活中,教師可以組織感動校園活動,將發生在學生中的好人好事推舉出來,讓高尚的品德得以彰顯,讓學生體會到完善自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對初中德育學習的興趣。德育教育不只是停留在校園中,也應該走出校園,融入社會。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學雷鋒活動等,讓學生融入社會,在參與活動的同時增長見聞,得到身體與心靈的雙重
教育。
三、將課堂教育與家庭教育聯系起來,深化初中德育教育
品德教育光靠在學校中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應該多與家長溝通,多了解學生在家庭生活中表現出來的品德情況。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加以規勸和引導。高尚的品德是一種無形的財富,是學生人生路上明亮的燈火,既可以溫暖學生的內心,使學生內心充實,也可以照亮學生前行的道路,即使遇到荊棘也能昂首闊步,一往無前。家庭教育在學生的品德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師與家長相互支持,在德育教育的道路上共同向前。家庭教育也是學生人生路上品德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應該與家長相互配合,為了學生能擁有高尚的品德而一同努力。首先,教師在學校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主要集中在社會關系層面,比如,要求學生尊敬師長,以后工作要愛崗敬業等。而家庭中的德育教育主要集中在尊老愛幼,以孝為先的中華傳統美德上。如果將課堂教學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兩者各司其職,全面深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最大限度發揮德育教育的作用。
初中生高尚品德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必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家長都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耐心,在他們前行的路上默默守護他們。教師與家長都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天性,關注學生的成長,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需求,在學生感到困惑時,給予他們幫助,排解他們內心的苦悶,疏導他們心理上遇到的問題。引導學生自我思考,讓學生在德育教育中有所收獲,最終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總而言之,初中德育教育離不開教師的努力推動,教師的以身作則讓學生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構建過程中,有榜樣可以學習;鼓勵學生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踐行初中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擺在初中教育的首要地位,將課堂教學與家庭教育聯系起來,從而深化初中德育教育。
參考文獻:
[1]辜金明.試論初中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初中教育中的德育研究[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10).
[2]萬琴豐.言傳身教身教為先:試論初中班主任日生活中的德育教育[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5(4).
編輯 司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