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萍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已經成為學校、社會的共識。對于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來說,《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力求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方面地積累素材,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由此可見,個性化作文教學,尊重學生的個性表達,充分發揮學生的文學潛能是改革發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在新課程的背景下,粗略探究了作文個性化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個性化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小學作文教學效率較低,學生在作文中往往出現“大白話”、“套話”等現象,不能滿足新課改下作文寫作的要求。新課改要求學生能夠通過作文表達自己真實感情,提倡個性化的教學方式,教師主要以引導為主,讓學生在作文教學中傾注自己的情感,不斷提高小學作文教學的質量。基于此,文章通過教學方式、教學模式方面提出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水平的幾點建議,希望能為小學作文教學發揮些許的余熱。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誘導學生樂學、愛寫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寫作的根源是發表的欲望,正如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因此,激發小學生的寫作興趣,是學生愛寫、樂學的關鍵。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接觸新事物的時候,總不由自主地想表達出來。但是為什么這些學生在面對作文的時候,總是“啞口無言”了呢?這是因為學生把作文與說話當成兩碼事。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組織學生交流與探討,把生活中的體驗變成習作素材。比如在參加學校舉行的拔河比賽之后,教師應及時組織學生談談比賽的感受。學生有的說出自己比賽時的心情、自己是如何進行拔河比賽的,還有的學生說出勝負的原因。每個學生暢所欲言,課堂氛圍一時間達到了高潮。接著趁機引導學生把自己說出來的話用文字寫下來,再稍微潤色就成了一篇作文。
二、鼓勵學生說真話,弘揚學生的個性
作文貴在真。只有寫出了真人真事,寫出來的作文才有棱角,才能展示學生的個性。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應該提倡學生寫出真情實感,開啟學生的靈性,展示學生自己的獨特風格。當然,這里的說真話、抒真情,并不一定是學生親身經歷的事情。由于學生的經歷、閱歷有限,參加社會活動十分有限,所以也可以是對文章材料進行合理的“藝術加工”,加上學生真實的情感,也能寫出有個性的文章。比如在布置《龜兔賽跑新傳》這一篇習作之后,筆者引導學生要拋開驕兵必敗的傳統主題,放手讓學生大膽創新思路。有的學生寫出了為了不得罪大賽總顧問老虎,評委讓兔子故意輸給烏龜;有的學生寫出了烏龜采取了不正當的方法,使兔子睡著導致輸給烏龜;還有的學生寫出了孫悟空變成了瞌睡蟲附在兔子身上,幫助烏龜獲得勝利。這些觀點雖然略顯稚嫩,但是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個性與想象力,閃爍著學生的智慧。
三、創設體驗情境,孕育獨特的個性
體驗是通過實踐活動來認識周圍事物的一種心理活動。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個人體驗。傳統的作文教學卻對學生的生活實際視而不見,卻強調學生寫他們不了解的生活。這種情況下,學生必然寫不出個人的“真情實感”、“深切體驗”。因此,作文的個性化教學,首先要解放學生的身心,帶學生走進大自然,放眼宇宙社會,放眼社會生活,觀察生活中的人與事。比如在指導《我愛XX》這一篇作文時,筆者先是和學生分析作文題目,緊緊抓住“愛”這一字,并建立小組討論補充題目。補充的內容既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物,還可以是景物,或者是學生的一種心理感受。這樣就擴大了寫作范圍,激發了學生胸中的積蓄與寫作興趣。比如《我愛爸爸》、《我愛我家的小貓》、《我愛家鄉的田埂》、《我愛回憶》……這樣的習作主題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有助于激發張揚學生的個性。
四、合理評價,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項長期的過程。合理評價學生,激勵學生的信心,鼓舞學生不斷進步。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肯定的眼神,都有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傳統的作文評價形式單一,往往只是給作文打一個分數。對于學生的寫作態度、寫作過程教師就不關心了。因此,建立一套科學的綜合的作文評價體系是十分重要的。積極從家庭、學校、社會,多角度、全方位地為學生展示學生的個性。比如在家庭中,學生把優秀的作文讀給父母聽;在學校,通過校刊、宣傳欄、學校廣播等展示;在社會上,踴躍投稿,在報刊、雜志上等發表文章。這是對學生最大的鼓勵。這樣長期下來,學生的作文個性就會逐漸養成了。
總之,作文寫作訓練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注重平時的積累,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不斷解放學生的思想,幫助學生拓展思維模式,幫助其養成愛寫、敢寫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鄧兆艷.如何實施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1(08).
[2]張洪斌.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初探[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