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友勤
【關鍵詞】 作文教學;熱身練筆;狀態;思
維;難點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4—0097—01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一線語文教師教學研究的主陣地。但在實際教學中,多數語文教師深切感覺到:因單元“大習作”常有一個主題或訓練點,目標要求明確,一上習作課學生就擺出一副做文章的大架勢,結果學生反倒受了束縛、寫不好作文,產生套題現象,千篇一律,失去了自我。對此,筆者另辟蹊徑,每次習作課之前先來段“小練筆”,短短五分鐘互動式的師生討論、五分鐘快筆速寫,內容隨意些,于無意中顯有意。這樣,學生完全可以放下寫大作文時的架勢,自由發揮。于是,憑借高于“大習作”的自身優勢,“小練筆”使學生對于“大習作”的感覺、構思、把握重點等應付自如。
一、熱身運動,進入狀態
有人曾說:“寫作這東西是講究狀態的,在狀態里,想表達,拿起筆來寫,后進學生也能寫出精彩的話語來?!币虼耍處熞o學生營造一個美好的寫作場:民主、平等、親切、放松、自在。其實,借“小練筆”來營造寫作場做法簡單、自然。如,在指導學生寫《難忘的一次經歷》時,筆者在黑板上出示了一句話:“我拿起了一個漢堡包。”讓學生說說看到這句話時想起了什么畫面?有人想起了第一次吃的情景;有人想起了狼吞虎咽吃的情景;有人想起了被逼著吃的情景;有人想起了被誘吃的故事……短短五分鐘的暢談后,圍繞這一句話他們開始了“小練筆”。學生對于說的熱情高漲,對于寫的感覺來了,“難忘的吃漢堡包經歷”讓他們回想起了更多生活中有趣的經歷。于是,一節《難忘的一次經歷》作文課就在“小練筆”的輕松、愉快造勢下拉開序幕,學生就在寫作狀態里動筆。這樣的熱身運動耗時短,效果佳。
二、頭腦風暴,活躍思維
當學生不覺得沒什么東西可寫,寫作難題自然會從“選材”轉向“構思”。構思不好的習作嚼之無味;不經構思的習作千篇一律。借“小練筆”激發學生的習作思維,可以幫助他們構思出新穎的習作。如,筆者在某次“小練筆”中,在黑板上直接板書了“小孩”和“大人”兩個詞,請學生給這兩個詞用幾句話分別做名詞解釋,越多義項越好,小孩與大人是一對反義詞;喜歡繞好多圈子說一件事的是大人;在權力方面,總是輸給大人的是小孩;大人=(小孩×8年)+成家+嚴肅-天真-活潑;在把青蛙變成什么的選擇上,回答是玩具、王子、巧克力的是小孩,回答是金錢、權利、文憑的是大人……關于“大人”和“小孩”,學生思維是如此活躍、創新,他們有無窮無盡的話可說。于是當筆者把“以此為主題怎么寫”的問題提出時,他們的思路像滿園爭奇斗艷的鮮花般開放。常此以往,學生對于命題作文不再拘泥成說,對于習作不再按部就班、人云亦云,教師批改作文也會是無窮的樂趣。這樣的頭腦風暴無拘束,有創意。
三、鏈接習作,直破難點
對小學生來講,寫作要有技巧,尤其是學會細致描寫。而呆板的課堂習作指導讓學生覺得無趣、難以接受。怎樣使這一技巧的滲透恰如其分,充分彌補學生“描寫粗略”的缺陷呢?不妨試試習作前的“小練筆”。如,教學《校園賞花》這篇游記習作時,游覽順序是關鍵,可是如果學生對各種花只是輕描淡寫,習作就僅僅是流水賬而已。可要將花觀察仔細、描寫生動不是件易事,很多教師會選擇帶領學生駐足某花跟前細細地賞外形、色彩、姿態等,這樣的辦法費時、費力,有時還不見得學生能接受。其實,教師不妨在習作前進行一番《那一株花》的“小練筆”,將目標聚焦,將描寫放大。觀察式的外形描寫可以這樣指導,體驗式的心理描寫也可以這樣指導。諸如此類“小練筆”,在師生洽談中承載的是教師無痕的、細致生動描寫的教學指導,這樣的強化訓練目標小,進步大。
總而言之,“熱身練筆”能使學生勤寫“小練筆”,它與教材中安排的習作不同,它不受時間、內容的限制。課文中哪一部分的寫作方法值得學習;哪一部分使學生有感而發;哪部分能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生活中哪件事能觸動學生的心靈;哪項活動學生特別喜歡,這些都可以隨時作為“小練筆”的內容?!盁嵘砭毠P”能使學生們注意力高度集中,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沒有絲毫顧慮,敢想、敢寫,你追我趕,誰也不肯落后。深層的智慧,生活的積淀在此刻得到爆發,一揮而就已成為筆者帶班學生的群體習慣??傊盁嵘砭毠P”不光使學生寫作能力得到了提高,而更為重要的是習作確實成了他們的樂趣。學生樂于用筆、善于用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這就是“熱身練筆”最令人欣慰的成果、最值得推廣的亮點。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