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得加
摘 要:文章通過分析創新學習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際應用策略及應用效果,旨在以此學習模式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以令其成長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高中數學;創新學習;教學策略
在現階段新課程改革影響程度逐漸深化的環境中,單純的理論知識教學已遠不能滿足當下的教學目標,創新學習模式便是由此應運而生的高效教學方式。創新學習在應用過程中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1]。因此,教師應積極響應當下教學改革理念,深入探究創新教學方式的實際應用策略,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學質量。
一、轉變師生地位,培養學生知識探索精神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以單向傳授理論知識為主要課堂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逐漸增強,同時也讓數學學習變成了被動的、機械的解題學習,繼而消磨了學生對知識探索的良好學習精神[2]。因此,教師在應用創新學習教學模式時,應注重轉變師生在課堂當中的地位,需重視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而自身應端正引導者的教學地位。教師應重視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并促使學生形成對數學知識的探索精神,以此真正達到培養學生勤學、愛學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進行《圓和圓的方程》這一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靈活運用構建適學情境的方式進行課程教學。首先,詢問學生對“趙州橋”等拱橋有怎樣的認識,以此互動教學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性。然后,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如何應用趙州橋的圓拱高度與跨度建立圓的方程。最后,還可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各種圓形物品進行方程建立。學生在此過程中會被現實與數學知識結合的樂趣吸引,繼而愿意主動參與到建立圓方程的學習當中。這種方法有效地提升了學生對知識探索的興趣及知識應用能力,從根本上達到了培養學生大膽探索知識的創新教學目標。
二、改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改不僅要求學生能夠充分掌握相關的數學理論知識,最重要的是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幫助其養成可受益終身的良好學習習慣。而在創新學習模式的應用過程中,教師更應重視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知識探究方法,并以此方法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采用團隊合作的教學方法來組織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
以《等差數列》這一章節的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可在確認學生對學習內容有基本了解后,創設情境,假設學生買了一套房子,并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其房貸數目規劃最為劃算的本金及利息償還方案。學生在此要求下便會集思廣益,與小組成員共同進行方案制訂、驗算及比較,在此過程中可充分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答問題的能力,并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及學習能力,以此真正達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創新學習目標。
三、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意識
在創新學習模式的要求下,培養學生不拘泥于固化思維的知識探索意識是最為關鍵的一項教學目標。在此認知基礎下,教師應摒棄傳統觀念,對自身掌握教學手段進行不斷創新,讓學生意識到通過多種不同方法均可掌握與獲取數學理論知識。并由此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同時也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形成起到了顯著的促進作用。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教學、課外調查活動等教學手段來實現該項創新教學。在此過程中可讓學生跳出課堂教學的思維限制,以逐漸形成敢于創新固有思維、大膽探索知識的良好學習意識。
在進行《三視圖》這一課程內容教學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和問題教學,將觀察模型的形狀投影至黑板上,并讓學生根據其投影形狀猜出并畫出模型實際形狀。學生在此過程影響下會逐漸形成帶著問題去探究知識的學習意識,對其辯證思維的培養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教師還可建議學生與同桌將身邊小物品進行投影猜測,以直觀圖像加強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的印象。由此可讓學生了解到數學知識的學習并不局限于課堂之中,并讓學生形成從多個角度,利用多種方法來學習的發散性思維,以此真正實現對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教學目標。
總之,高中階段作為學生奠定理論知識基礎的重要學習階段,其階段的學習質量及思想方法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工作都會形成極大的影響。創新學習模式作為現階段備受關注的教學方式,相關教師應該積極探究其實際應用策略。教師在高中數學課堂中可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其數學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程守權.創新學習模式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6(15):23.
[2]周環宇.淺談創新學習模式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時代,2014(6):134.
(作者單位:甘肅省合作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