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軍華
【摘要】小學是學習的起始階段,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初始階段,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尤為重要。小學高年級數學的學習能力較低年級學生來說已經提高了不少,所以在此階段上更要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為中學的數學學習和以后的思維水平打好基礎。本文就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探索。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 數學教學 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1-0154-02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涵,更是小數數學教育改革的方向,數學練習題型隨著年級的上升也會變得更加開放,創新,而隨著學生學習知識的積累的生活經驗的豐富,在高年級數學學習中,老師除了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外,也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便于他們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容易靈活的掌握知識。
1.激發學生創新欲望
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已成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任務,課堂教學無疑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最基本的途徑,通過教師的激疑、設疑、導疑,促使學生思中有疑、疑中有問、問后有悟、悟后再疑,以此循環往復,不斷向更深更廣的知識層次開拓。
陶行知說:“創造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能使學生產生自覺參與的欲望,激發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老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生存在個性差異,個人的思想狀況、所處環境、思維模式和性格特點都不盡相同,教學工作者只有全面、及時、真實的了解每個學生,才會從實際出發,注重學生的個人思維方向,在教學時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情況而提出問題,充分發揮各個學生的稟賦,挖掘各自的潛質,例如,可以對作業進行彈性處理,允許不同學生達到不同水平,面向全體同學,本劇難易程度開發不同不同學生的創造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數學思維需要生活化,在課堂教學中,教學工作者可以多啟發學生“在你的生活中……”,讓學生也充分體會到原來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好玩的數學知識,讓學生的思維從單純的數學擴展到生活領域,不再進行簡單的數字計算,而是生活小常識,生活樂趣的一部分。通過數學生活化,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培養數學發散思維,促進學生運用數學知識更好的解決生活問題。
2.充分提供創新空間
創新需要時間,創新更需要空間。學生只有在活動的過程中才能感悟出數學的真諦,才能逐漸養成創新的習慣,才能培養創新的意識和能力。離開了空間、離開了學生的活動,創新能力的培養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所以,教學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既要設計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鞏固題,又要設計出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發展題,而且形式要新穎有趣,就是說練習題既要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又要高于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樂學善思。條件要發散多變,使學生認識到,結果不會唾手可得,需要認真思考,反復實踐才能解決,主要的是要適當運用一題多解,等等。這樣不僅給學生現實活動的空間,而且拓寬了他們思維的空間。
3.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課前時間是老師的,課上時間是學生的。課前,教師要弄懂一切。課上,教師要懂裝不懂,把問題、困惑擺在學生面前,“激”他們出學法,出思路,出智慧。教師要把盡量多的時間、空間留給學生,為學生讓舞臺,把盡量多的表現機會留給學生。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就是為學生搭建一個個舞臺,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目標,改進教學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思考機會、表現機會。
例如學習圓的周長時,先可以問學生:學習正方形、長方形的周長時可以用直尺量,但圓是一個封閉的曲線,這該怎么辦呢?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就會去驗證自己的思維方向,這樣通過操作、討論、觀察、思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索問題,讓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在學習圓的面積時,則有異曲同工之妙,上課前可先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計算圖形面積的方法,以及這些計算公式的推導。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自己思考,動手操作,大膽實踐,探索出推導圓面積公式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和發現意識,激發創新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應當把握課堂教學這個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創設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教學情境,多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新的問題,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實施思維訓練,有利于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有利于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這對日后的學習和工作也有莫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朱國林.《如何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