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娟
【摘要】新課改倡導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開展合作學習已成為廣大教師研究的課題。筆者結合自己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踐對小組合作學習作初步的探討,并初步研究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和數學中的注意問題,期望得到同仁的指正。
【關鍵詞】初中數學 小組合作 幫扶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175-01
初中階段是重要階段,學生會因為掌握知識程度的不同在初中拉開差距。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個體學習。它將社會心理學的合作原理納入教學中,強調人際交往對于認知發展的促進功能。
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合作學習的教學,不僅能夠使學生獲得一些必要的數學知識,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競爭意識、集體觀念和創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促進良好的非智力品質的發展等方面實效顯著,在《數學課程標準》中也談到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作為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幫助每個初中生投入到數學學習過程中,并通過“一幫一”小組合作新模式激發初中生學習數學知識,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和熱情,讓初中生在合作過程中收獲共贏的喜悅,通過互相彌補不足而達到共同進步。
一、利用數學課堂,滲透幫扶意識
初中生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已有明顯提高,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會重視成績,并樂于通過努力完成教學目標。但是初中生仍容易因為爭強好勝的心理忽略互幫互助的重要性,他們往往會在同齡人之間相互比較,把成績作為炫耀的資本,有的還會挖苦、諷刺成績差的學生。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數學課堂,滲透幫扶意識,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會到“一幫一”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教師在滲透“一幫一”幫扶意識時需要及時掌握差生和優秀生的心理活動,改正優秀生不正確的炫耀心理,幫助優等生樹立正確的幫扶觀念,同時還需要幫助差生擺脫心理陰影和負面心理,幫助差生和優等生之間形成良好的關系,為實施“一幫一”小組合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課堂滲透過程中,數學教師需要針對數學教學的情況,滲透“一幫一”互助意識,讓初中生明確這一意識的核心內容,并了解實施這種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注意學生的思想活動和課堂活動,觀察班級中學生間的關系,對一些有問題的學生,教師需要及時疏導,讓學生從心里接受互幫互助學習模式,指導學生參與到“一幫一”活動中。
二、改變幫扶模式,創造和諧課堂
在傳統“一幫一”合作學習幫扶模式中,幫助者和被幫助者的角色是固定的,“弱者”一直處在固定的地位,長此下去,被幫助者就會喪失學習的興趣,喪失自信心,不會因為成績提高而感到開心和快樂。而幫助者如果一直處在幫助者的位置,就會產生自身優越感,會漸漸習慣自身幫助者的身份,逐漸產生不正確的幫助心里。因此,作為數學教師需要適時的轉換兩者之間的角色,挖掘被幫助者的閃光點發現幫助者的缺點。例如,幫助者雖然學習能力較強,但是動手能力較弱,而被幫助者的學習能力較弱但是動手能力較強,教師可以在數學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輔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而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轉換兩者之間的關系,讓學生逐漸擺脫“自我否定”和“過度肯定”的心理狀態,幫助學生及時糾正不正確的心理觀念,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實施“一幫一”的合作互助學習模式過程中,教師需要仔細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調整小組幫扶成員。讓學習進步速度快的學生幫助學習速度慢的學生,這樣一來,傳統的幫助者和被幫助者的角色被轉變,本來處于幫助地位的學生就會產生危機意識,并把該意識作為推動其進步的動力,進而加強自我塑造,提高自身學習效率。
同時,在選擇被幫助對象時,教師需要充分考慮班級學生的個性特征和性格特點,讓外向的學生帶動內向的學生;穩定的學生幫助浮躁的學生,保證學習小組在合作學習中時刻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能夠展開積極熱烈的討論,既提高小組成員之間的學習效率,又提高數學教師的教學效率。
三、開展實踐活動,分享幫扶成果
在傳統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把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學習能力高低的標準,忽略了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重要性。現階段的初中數學教學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根據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學生的學習心理開展實踐活動,鍛煉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定期開展交流會,讓學生分享自己的幫扶成果,教師可以要求被幫助者分享自己取得的進步,要求幫助者總結分析在“一幫一”小組合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還可以要求學生分享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發生了哪些趣事。數學課堂上的交流需要與其他課堂上的交流不同,其中可以有成果可以有失敗,也可以有自己的見解,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通過分享和交流收獲知識,培養感情。
同時,數學教師可以針對數學特點和初中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習慣設計具體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夯實自己的理論基礎,并掌握知識技能,從而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開展數學知識趣味競賽的活動,幫負責、枯燥的知識賦予趣味性,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和本身“隱藏”的趣味性。通過這種方式既可以幫助學生夯實數學知識,又可以讓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當然,數學教師還需要注重因材施教,開設不同的實踐活動迎合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需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數學教師需要充分發揮“一幫一”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并結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初中生學習進度、心理情況豐富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創新多種幫扶手段,激發初中生參與課堂教學和討論活動的興趣和熱情,促使初中生在“一幫一”學習和討論過程中既感受到共贏的喜悅,又收獲新的知識,以此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推動初中數學教學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齊海清.簡論初中數學小組合作的有效開展[J].考試周刊,2015,6.
[2] 張娜.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淺談[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12.
[3] 刁光平.淺談初中數學小組合作教學原則與策略[J].小作家選刊,2016,5.
[4] 彭清明.初中數學小組合作的有效開展芻議[J].新課程·中學,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