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華
[摘 要] 對話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主要是通過溝通交流的形式進行學習。這就會使得課堂氛圍變得和諧民主。同時,對話教學的本質特征就是了解學生探索、思考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就需要通過對話交流表現出來,讓教師了解學生的想法,然后根據其想法進行針對性的交流,這就能夠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在現今教學中,對話教學的理論研究還處于初始階段,實踐中常出現幾個問題:對話的形式不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明確;對話的方法不夠有效。為此,在小學數學中應用對話教學,需要做到:合理構建情境,加強對話交流;創設民主課堂,加強師生對話;培養學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關鍵詞] 對話教學;小學數學教學;開展策略分析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對話是最主要的溝通方式,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而在學術上,對話也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手段。數學作為基礎性課程,其對學生未來科研和生活都有著極大的幫助,但由于數學要求學生的思維活動能力較強,也使得學生學習起來較為困難。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新課改也給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因此就需要改善教學模式。對話教學是近年來新型教學模式,將其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一、對話教學的思想內涵
對話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的主要形式,同時也是思維反應的過程。通過交流可以了解別人所想,幫助別人,這就是對話的意義。數學是學術性較強的一門學科,傳統意義的數學教師很難知道每個學生的想法。這就使得教師無法進行針對性教學。[1] 而對話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主要是通過溝通交流的形式進行學習。這就會使得課堂氛圍變得和諧民主。同時,對話教學的本質特征就是了解學生探索、思考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就需要通過對話交流表現出來,讓教師了解學生的想法,然后根據其想法進行針對性的交流,這就能夠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二、當下對話教學存在的問題
新課改以后,由于教學要求改變,當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出現變化,一些新型的教學模式逐漸被應用于教學中,例如對話教學、情景教學、實踐教學以及生活教學等等。其中數學教學中對話教學最為多見。但在現今教學中,對話教學的理論研究還處于初始階段,不夠成熟,這也就使得實踐中常出現下述幾個問題。
首先就是對話的形式不明確。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都是先備課,然后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最終在課堂中完成目標。而新課改以后,小學數學教學不僅需要預設性目標,還需要生成性的目標。但在當下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并沒有合理的對話形式,教師通常還是以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為主。
其次就是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明確。在教學中師生是處于平等地位的,對話的形式也是平等的。但在當下的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對話往往是教師為上位者,會給學生帶來很深的恐懼感,使得學生在學習中處于被動位置。
最后就是對話的方法不夠有效。在小學數學對話教學中,應當有師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由于太重視教學的自主性,忽視了講授的重要作用,沒有有效的對話方法。這樣就會使學生無法對課堂知識有一個充分的理解。教師只是要學生進行對話和探究,沒有進行充分講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忽視教授的重要作用,要使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2]
三、對話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策略
1.合理構建情境,加強對話交流
數學教學的本質就是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而在教學中加入交流活動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很好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拓展。課堂對話的內容一定要是學生感興趣的,教師可以在交流前構建簡單的情境,這樣就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其創新意識。如在對分數乘除進行教學時就可以引導。
教師:同學們每天都喝水對不對?
學生:對。
教師:假如你們3個人為一組,3天喝3桶水,9個人9天喝幾桶水?
學生就會思考。教師給學生預留空白后,就繼續引導,讓學生將計算的答案寫在紙上,然后同桌互換進行交流。這些引導工作做完,就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這就會使得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用自身學過的方式進行求解。然后,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5人為一組,讓每個學生都將自己的想法在組內進行探討,然后小組派去代表將自己的算法寫在黑板上。歸結發現有下述兩種求解方式:
(1)3個人3天看成一個整體,9個人9天就為這個整體的3倍,求解結果為3×3=9桶。
(2)3個人3天喝3桶水,3個人1天就喝了1桶水,1個人1天喝了1/3桶,9天就為3桶,9個人就為27桶。
其中第一種算出的結果是錯誤的,要通過交流讓學生知道并不能將一部分看成整體,要運用新學的知識;而第二種就用到了分數的乘除。這樣就能夠通過情境構建交流的對話方式,讓學生將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積極思考,開拓其思維,同時還鞏固基礎知識。
2.創設民主課堂,加強師生對話
教學過程也可以看成是交流、合作的過程。新課改提出的最主要要求就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平等進行學習。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平等對待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的形式進行教學更容易使學生接受。據調查,當人們的心情愉悅時,信息的接受效率就高,學習和工作的質量也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建立平等的對話,多和學生交流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不能一味地灌輸,還要創設民主的課堂氛圍,了解學生心中所想,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教學高效。同時在課堂中,教師還要通過幽默的交流來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例如在講解幾何四邊形時,就可以讓學生先猜測其內角和為多少,讓學生積極踴躍回答,最后當學生回答完后,教師可以用幽默的語氣問學生:“是哪個聰明的孩子答對了呢?”這樣就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三角形內角和為多少度?”學生就會回答:“180度。”“那你們看看,四邊形能變成幾個三角形,然后再告訴我四邊形內角和是多少度。”這樣就會對學生之前的知識進行鞏固,同時還能夠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幾何圖形之間的關系,鍛煉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數學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3]
3.培養學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小學數學對話教學模式中,學習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自我對話,換言之就是學生自我思考、自我反思。孔子有云“吾日三省吾身”,即為這個道理。學生合理的思考能夠有效地提高新知識點掌握能力。自我反思主要分為兩個部分,首先就是學生自我反思,其次就是學生通教師教授知識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調節。在傳統的灌輸教育模式中,教師通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的反思實踐,使得很多學生了解的僅是表面的知識,當知識進行變形就會不知所措。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設置空白時間,讓學生將知識消化。教師要設置相應的提問,引導學生思考。提問也是師生交流的一部分,但要注意教師在提問時一定要引導,不要將知識全盤傳輸給學生,要讓其有自身思考和思維發散的時間。這樣學生才能不斷總結方法,進行自我促進,進而提高自身的學習質量。
綜上所述,教師是對話課堂的引導者,學生自身是主體,只有設置的對話形式適合學生,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中,一定要通過各種形式的對話來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繼而使得數學教學變得豐富多彩,更有活力。
參考文獻
[1]秦嵩.淺析對話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小作家選刊,2016,(22):125.
[2]夏李平.對話視角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24):39-40.
[3]周麗萍.小學數學“對話課堂”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J].數學教學通訊:初等教育,2013,(13):53-54.
責任編輯 李杰杰